阳光城阳

时间:2020/02/17 23:44:42 编辑:

“阳光城阳”:书写灿烂新篇章

阳光是一种进取精神,是一种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更是一种温暖的永不倦怠的孜孜追求。一个以阳光的名义立足的城区,追逐着非同凡响的梦想。

站在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格局中推敲城阳:饱尝改革开放红利的城阳,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发展,但在全球经济下行、外需萎缩情势下,城阳作为传统外贸强区的区位、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弱化,加之周边区域群雄环伺,城阳如何再次“突围”?城阳区委书记王波给出了答案:“全面深化各项改革,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重塑制度优势、降低行政成本,使制度优势成为城阳新一轮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场与阳光的邂逅应运而生。以阳光党建、阳光政务、阳光司法、阳光社会、阳光生活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城阳”建设,正让阳光理念深入人心、阳光举措形成自觉、阳光生活共建共享。正如王波所说,使“阳光城阳”成为彰显城阳特色、代表城阳形象、展示城阳风采、体现城阳软实力的城市品牌,成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特色文化、一种使命担当。

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一份关于城阳发展的答卷呈现出来:今年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517.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78亿元,同比增长1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51亿元,同比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75亿元,同比增长11.1%。

在这片土地上,阳光格外温暖

。这座年轻的城区正迎着朝阳奔跑:加速推进以创新创业为带动的产业转型,加速推进以城市发展单元为引领的城市更新,加速推进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重心的社会发展,在建设生态宜居品质活力的胶州湾北岸中心城区的征程上阔步前进。

在这片充满阳光的土地上,时间既饱满结实又脉络清晰。年初定下的12件49项区办实事进展顺利:截至7月底,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580元提高到660元,城市居民由每人每月650元提高到660元;基层社区配送文艺演出、儿童话剧等演出120余场,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区二医迁建、国城小学扩建、实验二中改扩建、特教中心扩建、棘洪滩街道锦绣小学扩建等工程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迎接阳光

每一缕阳光,都饱含着对未来的求索。与朝阳一起喷薄而出的,是不竭的创新动力源,用炙热的创新之匙,开启未来之门

第一缕阳光洒进来,这是最值得憧憬的时刻。在大青岛“三带一轴、三湾三城、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布局中,创新基因伴随着阳光被深深镌刻进这座北岸中心城区坐标的核心。

在中车四方股份,了解到,这里正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世界高速列车科技创新高地和引领世界高速列车科技与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创新中心将依托中车四方股份,在城阳区建设整合全球轨道交通领域创新资源的产业集聚区,重点打造‘三平台、两中心、一基地’。‘三平台’即面向行业基础共性前沿技术、促进成果转化的高速列车技术与产品研发平台,科研成果产业化平台,大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两中心’即面向全球的高速列车产业技术合作、转移与辐射中心,设施先进的国际化轨道交通装备检测认证中心;‘一基地’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化基地。”中车四方股份党委副书记管玉山说,得益于城阳良好的产业配套和“阳光”服务,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链在此得以快速集聚壮大。

大国重器,重新塑造城阳面向未来的强劲竞争力。城阳把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器,规划建设8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动车小镇”。据动车小镇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刘宗强介绍,“动车小镇”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概念,区域内将融合全域轨道交通、全域智能化、城市设计、产业设计、生态设计等要素。目前,城阳正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全球研发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制造中心、轨道交通全球博览中心、轨道交通全球VR中心、轨道交通区域***务中心和轨道交通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规划建设,拟建设高铁院士大厦在内的创新研发大厦20个以上,引进高铁研发机构和团队1000个以上,争取注册企业1000家以上。

“发挥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的引领作用,加快高端科研机构引进,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运营水平和科技服务水平。”城阳区科技局副局长张洁介绍,为配套轨道交通产业,该区正在推进西南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石家庄铁道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等项目进入引进共建协议的拟制阶段。

当传统的拳头产业——来料加工式的初级外贸产业开始萎缩时,创新让区域产业在转型中寻找到新节奏,屡屡再造升级孕育出了巨大动能。

在青岛博士创业园内,青岛天仁微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冀然正致力于研发下一代微纳加工设备以及相关耗材产品,推动纳米结构在非传统领域的产业化应用,他拥有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硕士学位和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于2015年选择到城阳创业。“博士创业园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博士群体创业的园区,良好的创业环境、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优厚的扶持政策吸引了我。”冀然说。目前,博士创业园在孵博士创业企业120余家,吸引博士及以上学历创业者262名,其中包括“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泰山学者”等尖端人才20余人,拥有各项专利近300项。

位于棘洪滩街道的青岛新正锂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上首次规模化生产微米级单晶颗粒改性尖晶石锰酸锂和镍钴锰酸锂三元系正极材料,普通电动汽车的电池续航能力在150公里左右,而我们的制备工艺,可以使电池电量提高30%-50%。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ATL和南都电源等国内外知名厂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新正锂业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孙玉城博士说,公司产值从2014年不到600万元,到2015年的近6000万元,再到现在过亿元,每一步都离不开城阳区“阳光”政策的支持,如惠企政策解读、办事高效、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扶持等。

创新要素实现聚合裂变。城阳引导企业实施以智能制造和以智能化为主的技改投入,目前全区8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18.5亿元,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推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产业链建设,上半年,城阳众创空间累计达到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9家,竣工面积74.55万平米;加强高新企业培育力度,上半年,共完成117家高新技术企业奖金拨付,兑现奖励资金2050万元;青岛市真空绝热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生物电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岛市特种轨道车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平台单位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资格。截至目前,城阳已拥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

机场搬迁之后的“未来之城”也将发挥创新作用。据城阳区发改局副局长付坚强介绍,未来这里将是一片集创新、服务、智慧、生态、品质等关键词于一身的热土。

沐浴阳光

每一缕阳光,都饱含着激情澎湃的活力。早晨的阳光,勾勒出幸福的曼妙轮廓,这是一种强劲的力量,打造着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阳光”带来的效应,可以从一组数字中可以看到:上半年,城阳全区签约外资项目73个,预计总投资14340万美元,其中总投资过千万美元大项目3个,预计总投资8500万美元。签约内资项目437个,预计总投资251.1亿元,新增区外项目注册资本79.1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大项目33个,总投资94.4亿元,新增区外项目注册资本32.6亿元。

不改革,就没有未来;不开放,就没有活力。

城阳人正在贯注于开放思维。强化中心城区意识和中心城区思维、平台意识和平台思维、全球化意识和全球化思维,只有用更宏大的视角,才能认识自己,认清通往未来之路。

“城阳定位于胶州湾北岸中心城区,作为青岛新一轮经济发展主战场,要以更高水准引进项目,推进产业高端化,跃升发展能级。目前城阳已找不到50亩以上成片的建设用地,对于项目,我们关注的不再是怎么引进来,而是怎样选项目,怎样让项目更好落地。”城阳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王文彦介绍,现在的项目落户,对人才的落地、配套建设、物流、运营成本、发展成本、高效开放的政务环境需求尤为迫切。

突出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示范带动,以“四新”促“四化”。城阳采取工程的办法,列出时间表、施工图、状,加快培育新动能,集中力量打开发展新通道。着重改变以往项目招商重“引”轻“管”、重“前”轻“后”的问题,完善了项目投资促进和企业跟踪服务机制,重点引进中科系、央企系、高校系和国际系等产业大项目。“对在谈项目进行梳理,确定了53个重点推进项目,按照产业、项目定位要清晰,物理空间、开发经营模式要清晰,投资规模、产出效益分析和开发时限要清晰等,对每一个项目都单独建立了项目推进档案。截至目前,53个重点项目已完成注册的有5个,完成签约的有10个。”王文彦说。

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让发展环境更加开放。“建设阳光政务,推进‘互联+政务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城阳区政府办政务信息管理中心负责人李边防介绍。

“培训之前,对有些惠企政策并不了解,政府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做培训,帮助申报‘隐形冠军’和高新技术企业。”位于城阳街道的青岛亚坦文具董事长田守群告诉,得益于当地的“亲”“清”政商关系和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保护,短短几年,企业从一家本土小厂发展至年产值过亿元的大企业。据城阳区工信局副局长宁连国介绍,上半年,该区共在街道举办惠企政策解读6场次,参加企业600余家,精准推送政策信息1500余条。

阳光正好绘新景。城阳抓好在谈项目的签约,加快国科健康小镇、安芙兰资本医药、哈工大装备轻量化研究所等一批在谈项目推进步伐。抓好签约项目落地,重点抓好清华启迪科技城、中车创新平台、国信“双创”小镇等项目的注册和开工。

“走出去”步伐同样稳健。民企、国际化、“一带一路”几个关键词交织在城阳本土企业恒顺众昇身上,这也是城阳助推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企业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建设海外工业园区,布局海外能源开发。日前,工业园高炉冶炼项目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可年产10%镍铁125万吨,产值近100亿元。在此期间,城阳区积极快速为企业办理退税、申报国家级境外工业园区等业务,助推企业又好又快地“走出去”。

以开放型共享经济为代表,城阳总部经济跨入新台阶。日前,滴滴出行青岛总部落户城阳天安数码城,利用大数据对青岛的交通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出行,在缓解交通压力和环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青岛天安数码城副总经理何绪亭介绍,园区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得益于城阳区的良好配套和发展前景,园区发展活力、企业发展活力、创新创业活力、创新文化活力、圈层互动活力日益凸显。截至目前,园区累计注册企业193家,已入驻优质企业104家;40家在孵企业,21家企业被评为“千帆计划”入库企业。

优化产业布局、集聚高端要素、提升产业能级,这个年轻的城区沐浴着阳光,步履铿锵。

拥抱阳光

每一缕阳光,都饱含着沉甸甸的希望。早晨的阳光,集合了每一种鲜艳的色彩,用统筹的思维为发展添写有力的注脚

格局决定层次。除了产业高端化,城区生态化和治理现代化也是北岸中心城区的筋骨所在。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努力建成城市风貌特色鲜明、生态风光靓丽多彩的洁净有序、宜居幸福家园”,城阳正加紧培育一批产城融合、疏密得当、特色鲜明、绿色低碳、创新共享、自成体系的城市发展单元。

产业城市融合、商业商务融合、生产生活融合,正在城阳加速布局。以正阳路、春阳路、岙东路、王沙路等骨干交通路为发展轴,打造主城综合服务辐射轴、东部城区联动发展轴、西部城区功能拓展轴,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山水资源优势,建设白沙河高端商务发展带,保护性开发崂山西麓健康休闲产业带和桃源河生态湿地观光带,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张力……

建设国信铁建“双创小镇”便是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心城区要素更新的例证。城阳依托国家信息中心作为国家“双创”部际联席会议召集人的顶层综合优势,运用市场化手段整合区内闲置低效土地,淘汰落后产业,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致力于打造立足青岛、服务山东、示范全国的首个国家级“双创小镇”。

“阳光”的理念也包含推进公共服务向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向全域延伸。城阳今年启动编制了供水、供热、公共交通、地下综合管廊等12个专项规划,推进规划编制一体化。打破社区界限,统筹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未来5年计划完成15个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城市管理一体化,以打造品质城阳为目标,全面启动城市精细管理、道路畅通、停车资源整合规范“三项行动”。

“阳光”也让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在家门口就能上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学到技能,拿到证书。”城阳区夏庄街道下蜜蜂社区的居民王爱琴凭着在社区培训班上学习的育婴技能,不必进城,就找到了一份月薪3000多元的育婴师工作。从城阳区人社局了解到,城阳在全区6个街道和195个社区建立了集就业培训、失业管理、就业岗位推介等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对全区每一名自然人、每一个企业就业状况的动态管理。

“阳光”带来光合作用,城阳生态绿化建设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城阳实施东部山林修复和中部通道、西部河道绿化工程,“森林城阳”建设项目新开工3个,完成提升改造面积37.5亩,完成森林抚育面积5000亩。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贯穿城阳统筹发展的一条彩线。

共享阳光

每一缕阳光,都饱含着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情。早晨的阳光,抵达山峦、抵达河流、抵达刚刚醒来的街道,流淌在每一个角落。阳光就是共享,将同一个梦想变成温暖如春的现实

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就,就是要在阳光下谋局布篇。城阳区把共享的理念落在实处,落在细处,落在深处。

“书记领着咱去看了看村里的家底,对村里各项发展情况更有数了,感到更有奔头了。”日前,在城阳街道大北曲西社区党支部发起的“社区亮家底、居民知家底、感受社区阳光发展”活动中,社区居民纪香美对社区各个工业厂房和商业点的分布地点、建设面积和收入情况更加明白,也更有干劲。作为阳光党建的内容之一,“社区亮家底”活动目的就是,从基层基础入手,打造阳光的基层党组织,落实阳光新理念,推行阳光新举措,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夏庄街道云头崮社区,共享共建的阳光生活已成为一种品牌。“社区村民节已经举办了十五个年头,每年的8月8日就是村民齐聚欢享的日子,大家每人在家里做好一道菜端出来,边欣赏由居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边话邻里情,这已成为社区阳光生活的一张名片。”社区文化委员马玉说。

以阳光的举措关切民生福祉,推进共建共享。今年,城阳统筹推进“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宜业”“民有善保”“老有颐养”等民生工程。

“有了过街天桥,孩子上下学过马路就不用穿越车流了,安全有了保障。人车分流,也让这一路段拥堵的状况得到缓解。”城阳区实验二小一年级学生家长张强得知学校附近要建设过街天桥后说道。这座天桥的修建得益于城阳区的民声服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平台。在平台上,收集到市民建设过街天桥的诉求后,城阳区民声办迅速将之反映到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最终,在今年该区公布的区办实事中,修建过街天桥赫然在目:投资1100万元,在明阳路与国城路交叉口处建设一处总长度约180米、净宽4米的过街天桥。

“依托大数据平台,城阳民声办建立了要情专报、要情月报等9项专报制度,优化了日、周、月、季热点诉求研判机制,实现了党委、政府精准决策,达到了精准惠民、市民满意。”城阳区民声办主任张海涛介绍,今年城阳区办实事中的打通崇阳路、明阳路等4条城区“断头路”,同样是经大数据平台研判后提交到相关部门,最终得以决策实施。

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在城阳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了解到,这里在全市率先开展的门诊大病上预受理业务,让患者通过APP就可上传病例等材料,不仅由传统柜面递交材料跑五六次腿减少至跑两次腿,还让审核期限由原来的初次申办10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城阳区门诊大病预受理案件共2626件,其中线上受理案件472件,审批的时效性和资格准入的准确性都得到大幅提升。

共享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共享更是不可或缺。城阳今年继续推进文化演出惠民服务,向基层社区配送综艺演出200场,补助街道举办商住小区群众文化活动100场、社区群众文化活动300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8场,举办高雅艺术惠民专场演出活动6场。目前,已向基层社区配送文艺演出、儿童话剧等演出120余场,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补助街道、社区举办文化活动50余场,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场。城阳区第二十三届民间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多彩文化点亮阳光生活”,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

“阳光”轻轻在落在肩上,温暖在心头。这座因阳光而英姿飒爽的城区,正上演着气度恢宏的交响曲,让世界倾听她的雄心;这座因阳光而筋骨强健的城区,正经受千锤百炼的磨砺,让世界看见她的骄傲;这座因阳光而器宇不凡的城市,正既轻盈又沉着地丈量着未来的疆域,让世界看见她的梦想。

冠心病心绞痛 常用药
承德妇科医院地址
怎么选口感符合儿童需求的止咳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