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黄月侠[-p]
时间:2020/07/03 10:55:18 编辑:
■黄月侠
建筑的风潮也如时装,也如社会,会受风气和一时的突发事件影响,改变走向。200 年前,在国内住宅项目的销售上,塔楼较板楼更受欢迎,不过200 年后,板楼的风光却压过了塔楼,原因即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改变了人们对卫生和宜居条件的看法,认为良好的通风有利于健康,于是当年板楼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的销售业绩风生水起。
建筑说到底是为人服务,建筑的转变说到底也是为了人和事。自然是人类依存的环境,也是人与之战斗的环境,人力图胜天,但又往往不能如愿,建筑的结构、样式、走势也因此烙上了人与自然的种种爱、怨、情每1万千瓦核电首炉装机容量需锆材0..35吨、仇,记录着人在自然面前的豪情,更记载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悲情与伏就。
先民对于建筑最开始的概念是“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就是盖一个房子,挖出门和窗之后,可以居住就行。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房子也有了各种各样的结构和样式。人类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是强大的,但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的经典样式却也不多,各地区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件。因为这样的样式最顺应自然,也最能发扬当地自然环境的宜居长处。
比如在此次地震发生地四川,当代续存的古代民居多采用全楔式木结构建造,顺山地之势而起,以石材为基础,以木材为梁、楔、柱、椽,以竹隔墙夹楼,再以砖、石砌墙。这一建筑样式现在在九寨沟等风景名胜地还能看到,它的存传除了视觉上的美观、气质飘然的原因外,有利于抗震防水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在此次灾难中它们才能幸免于难。
而福建最著名的民居样式无疑是有“圆楼”别称的土楼。这种客家土楼成环绕形结构,中间留有小型广场,这种样式的形成除了有当年南渡的客家人心理上的防御因素外,也有实用的抗震防灾作用。其中尤以圆楼最为坚固,因为这种圆筒状结构能将压力和负荷均匀地传递到建筑各处。同时土墙内部还有竹片木条,它们相当于房子的水平拉结性筋骨,因此对抗一般的地震完全无虞。而事实上,在福建,圆寨式民居坍塌的事极少,倒常有土楼在地震后产生裂缝,过些时候又自动合拢的事情。
中国建筑的这种抗震精华不仅施惠于中华民族,亦施惠于海外。日本传统建筑模仿中国唐式建筑,直到现在传统日本建筑仍千屋一面,都是相同的小巧、低矮、木结构为主,房屋中央一根主梁,斜收分式屋顶。这固然与日本固执的民族性有关,更与日本的地理自然环境有关——当地地震实在太频繁了。木材原料易得,重建容易,同时榫铆结构具有相当强的抗震能力,中间的主梁具有支撑作用,都有利于抗震减灾。
不过学习之余,日本也有自己的创新。如今他还推荐还是win7 32位的玩家到时候可以升级到WIN8。也就是说的日本在抗震减灾经验上走在了中国的前头,作为曾经的老师,中国如今也该考虑学习学生的长处,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更好地安居。5·12地震之后的中国现代建筑样式会有怎样的改变,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系自由建筑评论人)
关键词:
什么是动脉三岁小孩肚子胀气怎么办江门哪里专业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