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网2017十大文学新闻节能

时间:2020/10/10 00:08:12 编辑:

十大事件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过去一年人们的精神生活风貌,这既是对国民年度文化生活的盘点,也是对全民阅读现状及趋势的一次全面观察。

一、多项措施出台,全民阅读工作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2月至5月,国家出版广电总局陆续下发《关于开展2017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出版物》等文件,指导公众阅读。6月,国务院法制办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这将为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图源新华

二:范雨素的走红与方方《软埋》的下架事件

范雨素走红

2017年4月,一篇名为《我是范雨素》的文章,让“范雨素”这个名字为大众所熟知,阅读指数超过400万人次。范雨素是一位农民出身的作者,她以自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及家庭十多年来的经历,写她有文学梦的哥哥,写她不屈的农村强者母亲……小人物处在社会底层所呈现的乐观生活态度与精神富足,戳中了民泪点,使其迅速走红并引发热议。

范雨素

许多媒体从文学创作角度对“范雨素现象”进行了分析。人民评文章《从范雨素想到沈从文》写道,沈从文、范雨素们都从乡野走来,在底层挣扎,却以文字名世。他们不是下基层体验生活的文人,他们自己就是生活本身。一些媒体将范雨素的非虚构写作与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叶辛《蹉跎岁月》中的柯碧舟等相提并论,认为范雨素的命运与这些人有很多的共性,“他们都是小人物,同时又怀揣着不肯放弃的梦想”。许多业界人士还将余秀华、范雨素等人的文体称作“打工文学”。媒体人何小手感叹“范雨素们的打工文学可能一去不复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文学颇有号召力,但现在,打工文学处在边缘位置”。

络舆论场是善于挖掘络现象背后的社会境况的。在舆论热议的另一面,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她身上所附带的标签,如“农民工”“育儿嫂”“母亲”,一位生活于现代化都市镜头下普通中国妇女的社会画像。范雨素给了外界观测社会底层的显微镜,她的故事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基层群体的时代切面和人生场景。 在民的追捧下,一个出身低微、含辛茹苦、坚韧不拔、心怀梦想的草根形象拔地而起,引发城市中产阶层在内的跨越社会群体的共鸣。有人形容这是“初中毕业的农民工自传刷爆白领朋友圈”。

产生这种集体共鸣,靠的不是对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文学造诣的欣赏,而是一种平静描述时代激荡与个体命运的生活态度,一种渴望在物质之外寻求价值的精神追求。 《人民》刊发《谁是范雨素?以文学为武器对抗存在的荒芜》评论指出,在更大层面上,这些心怀文学的人们,也让人思考科技蒸蒸日上之时,人文精神回归与重塑的问题。《光明》评论称,比讨论“范雨素现象”文学史意义更为重要的,是思考文学写作对于一位普通劳动者的意义大家就一窝蜂地去发展。范雨素提示我们,普通人也可通过写作去思考人生,为平庸的日常赋予意义。(作者:卢永春,节选自《范雨素靠“可怜的人生”红遍朋友圈?背后没那么简单!》)

方方《软埋》事件

2017年6月,中国著名作家方方的长篇小说《软埋》下架。《软埋》写了土地改革,以及老妇人丁字桃的故事。丁字桃家和婆家都是地主家庭,她的家人在土改中被杀,婆家人则集体自杀并被“软埋”。

《软埋》出版于2016年,并未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然而,近一年后,有报纸刊出了题为《〈软埋〉是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反映》、《〈软埋〉是对土改的反攻倒算》的文章,从政治角度对《软埋》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判,之后《软埋》下架。

一般涉及敏感话题的结局总是不太好……

三、微软小冰写诗

2017年5月16日,微软宣布:作为人工智能的微软小冰,可以写作诗歌。小冰是微软研发的第四代人工智能机器人,专家介绍,它在对1920年后519位现代诗人、上千首诗反复学习10000次后写成诗歌。

与人类相比,小冰有超乎寻常的学习能力,一次学习时间大约是0.6分钟,10000次需要100个小时,而人类则大约需要100年。小冰的诗歌学习过程,也与人类学习创作过程非常相似,通过反复学习产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某个灵感“激发”,由此写出诗歌。

四、2017北京文艺诗人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新诗百年研讨会10月28日在京举办

(纪录片)2017·北京文艺诗人奖——郑敏

2017北京文艺诗人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新诗百年研讨会10月28日在京举办,该诗人奖为年度奖,颁发给对现代诗歌做出杰出贡献的诗人。

嘉宾合影

本届诗人奖颁发给97岁的世纪老人、“九叶派”诗歌重要的成员郑敏先生,由上届获奖诗人食指先生为郑敏颁发了奖牌。

北京文艺诗人奖组织委员会认为,郑敏先生“是东方和西方的女儿,是一位坚韧的独立思考者”。

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熏染下,郑敏先生自20世纪40年代起,以现代主义诗歌著称诗坛;自80年代后她又不断进行后现代诗歌的翻译与写作,始终将目光关注生存的困境以及诗歌的美学探索,试图找出人类存在的意义。作为中国百年新诗历史的见证人,郑敏承前启后,中西合璧,被誉为诗坛的“常青树”。

五、内容付费成文化消费新增长点

络文学、付费内容交付等新的知识交付异军突起。络文学快速发展,用户规模已超过 亿,日更新文字量高达1.5亿。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居前 0位的重点络文学站原创作品总量多达1000余万种,每年新增近200万种,充分展示出其勃勃生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六、《朗读者》等“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获公众点赞,《人民的名义》《白鹿原》等热播影视剧引领阅读潮流

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到《朗读者》,2017年初多档文化类节目接连“火”遍电视屏幕和社交络,同名图书亦持续畅销。唐诗宋词、文学名著的美,重新唤起国人的诗心和对文学的温柔记忆,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公众对这类文化综艺节目的点赞,凸显了当下社会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

2017年 月,《人民的名义》成为刷爆全的现象级作品,衍生话题更是引爆各大社交平台。4月,已故作家陈忠实名作《白鹿原》的同名电视剧播出,不迎合热点、不随应潮流,作品呈现鲜明的中国气派、文化自信和艺术良知,是文学经典改编影视剧的又一典型案例。据亚马逊数据显示,剧集热播期间,《人民的名义》《白鹿原》原著销量大幅增长,延续了近年来影视作品引领阅读潮流的趋势。

七、2017国际文学大奖

普利策小说奖

美国东部时间4月10日下午 点,第101届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其中去年斩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小说《地下铁道》获得普利策小说奖。

文学奖

瑞典时间10月5日下午1:00(北京时间晚7:00),2017年文学奖揭晓,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荣获该奖项。

文学院的颁奖理由为

Who, 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 .

他的小说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揭开了存在于幻想中的地狱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英国布克奖

伦敦当地时间10月17日晚8时,现年59岁的美国作家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凭借《林肯在中阴界》(Lincoln in the Bardo)获得2017年英国布克奖。

这也是2014年布克奖规则开放以来美国作家第2次获得布克奖,上一次是去年得奖的保罗·比第(Paul Beatty)。

龚古尔文学奖

当地时间10月6日,2017年法国龚古尔奖公布,法国作家艾瑞克·维亚尔(Eric Vuillard)凭借小说《日程》(L Ordre du jour)获得了这一法语文坛最重要奖项。

龚古尔奖组委会给《日程》的颁奖词是:“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

《地下铁道》一书聚焦黑奴题材,讲述了少女科拉搭乘秘密地下铁道,从南方一路向北追求自由的故事。

卡夫卡文学奖

77岁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获得了2017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奖,并得到一万美元奖金。

阿特伍德19 9年生于渥太华,1969年以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出道,五次进入布克奖决选,并在2000年以《盲刺客》获奖。她最有名的作为当数1985年出版的《使女的故事》。该书已改变成为电影、歌剧和电视剧。

都柏林文学奖

安哥拉作家若泽·爱德华多·阿瓜卢萨(Jose Eduardo Agualusa)凭借小说《遗忘通论》(A General Theory of Oblivion)斩获了2017国际都柏林文学奖,这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仓库报价。

高达10万欧元的奖金将帮他实现一个长期以来的愿望——在莫桑比克领养家庭所在的小岛修建一座图书馆。

塞万提斯奖

今年的塞万提斯文学奖于西班牙当地时间11月16日揭晓,尼加拉瓜著名作家塞尔希奥·拉米雷斯获奖。

他于70年代拉美文学“爆炸”后时期崛起,先后以《神灵的惩罪》(1988)和《玛格丽特,大海多美》(获西班牙1997年度阿尔法瓜拉小说奖)名噪西班牙语世界。

福克纳奖

美国当地时间4日,福克纳基金会主席苏珊·理查德宣布美国非裔新锐作家殷波洛·姆布荣获2017年国际笔会/福克纳奖。

对美国小说家来说,获得这个奖项是创作生涯中的至高荣誉。

八、名家相继去世引公众追思

周有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逝世,享年112岁;1月22日,著名学者、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的冯其庸先生逝世,享年9 岁。

罗门

2017年1月18日,著名诗人、原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长、原台湾蓝星诗社社长罗门辞世,享年90岁。

余光中

2017年12月14日,著名文学家、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享年89岁,他的《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屠岸

2017年12月16日,著名诗人、资深翻译家、出版家、文艺评论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原总屠岸逝世,享年94岁。

他们的离去引发公众广泛的追思悼念,他们的学术风范、人文情怀、创新精神值得所有人缅怀,向逝者致敬!

九、文学圈的性事件

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当年曾遭老师诱奸

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不堪长久以来抑郁症的折磨,在家中自缢身亡。在林奕含抑郁症和死亡的背后,则是她从幼年起长达数年遭受老师诱奸留下的严重心理创伤。受困于疾病,文学成为林奕含唯一的纾解渠道。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她依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怀着极大的痛苦和书写欲望写下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用极为细腻的工笔讲述了一个少女爱上诱奸犯的故事。

林奕含

在生前接受采访时她说道:“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而她借由这本小说,真正叩问的是,一个对文学始终怀抱信仰,坚信“诗缘情而绮靡”和“思无邪”的人,如何面对语言和艺术的魅惑本质?当语言表象和道德内核之间出现巨大断裂时,是否还能相信文学的巨大力量?

问题直击人心,没有人有确定答案。但是,林奕含通过书写《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林奕含生前采访视频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为一个残酷绝望的性侵害故事,这点不证自明。但在讲述的过程中,林奕含用极其细腻、雕琢的文字刻画了文学在这个故事中的巨大存在感。与其说,这本书是对李国华、对成为诱奸帮凶的整个社会的控诉;毋宁说,这本书是林奕含对文学功用的质疑,是她对自己文学梦境破碎的绝望和自省。

林奕含用“巨大的诡辩”定义自己的书写行为本身。她用极为细腻的工笔去刻画这个故事,甚至细腻到了刻意、雕琢的地步。必须承认,这种书写方式在我看来,并不能够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相反,它们让我感到愤怒,甚至沉重。随处可见的文学典故,无数将语言、文字、修辞作为喻体的元修辞,文学引语作为谈话语轮本身。这些以文学作为经验本身的的个体经验书写,无情清点着少女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其中有多少是精神武装,又有多少是思想缴械,一眼即明。

受困于文字表象与道德内核的巨大断裂,林奕含进而质疑文学艺术的真实性。所以,她选择用书写这一行为控诉文学对她的“辜负”。基于此,我愿意将小说技法上的刻意和雕琢看作林奕含的有意为之,而非她写作技巧的不纯熟。因为她早已如此清楚看到:书中的痛苦如此真实,而经由文字通过文学建构起来的审美快感也如此真实。这种被她视为“堕落”、“屈辱”的书写,竟然伴随着“变态”的写作欲望!

房思琪们的悲剧在于,她们始终将文学当成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拒绝接受文学和现实生活的巨大断裂。而林奕含的悲剧则更为深刻:她已然深切理解到语言和艺术的魅惑本质,然而面对这种断裂,她能够使用的武器却只有语言,最终却发现这场文学幻梦的自救自省,终究只存在于文学世界。

文学教会了林奕含真、善、美,但最终她却怀着对文学、对生活、对世界的巨大绝望离开了人世。希望有朝一日,当我们想起她时,能够记起她的叩问、反思、勇气和痛苦。林奕含的书写值得被这个时代铭记。

郭敬明陷“性侵门”

作为李枫,右为郭敬明

2017年8月21日晚,郭敬明公司旗下的作家李枫在微博发长文,爆料郭敬明曾对自己性骚扰和性侵犯。此长文一出友一片哗然,早前因“抄袭门”“拍烂片圈钱”而饱受争议的作家郭敬明再一次被推向了舆论的中心。李枫还表示:“他经常性骚扰、性侵犯签约到他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性职员。”随后,郭敬明在微博发文回应此事:“1.完全捏造。2.已让律师处理。”

此事真假,估计也只有当事人最清楚了吧……

十、2017国际写作计划

2017年11月1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鲁迅文学院承办的2017国际写作计划在京启动。中国作协主席 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启动仪式。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主持活动。国际写作计划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文化交流形式。 谈到,在一些享誉世界的国际写作计划中,拥有迥异的文化背景、操持各种写作语言的作家们,跨越语言的屏障,绕过文本中话语的迷津,展开了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一代代的中国作家走出国门,在世界文学的大家庭中吸纳优秀的文学经验,确证自身的文化特性,找到文学表达的新路径。包括本届国际写作计划在内的各种国际文学交流活动,正是为作家们提供机会,让各国作家体会人类生活与文化的差异和多元。

本十大由北京文艺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王怡婷)

宫颈糜烂影响受孕么
银川治白癜风较好的医院
口腔保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