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大拐点后的经济景象滞胀二次去库存了
时间:2022/01/26 10:41:02 编辑:
中信建投:大拐点后的经济景象 滞胀二次去库存与新体系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从罗斯托到奥尔森:寻找中国成长的线索这是一个富有希望的选择期,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过渡阶段。我们以库存周期、工业化与城市化和长波周期“三位一体”的结构主义体系来讨论全球和中国的成长,虽然可以显示一系列的图景或片断,但仍然而且必定是不足的。直觉告诉我们,我们的理论框架必须进行延伸,这是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需要。我们希望通过结构主义框架的延展继续探索中国经济的未来增长潜力。
周期大拐点的过渡特征二季度库存周期高峰是一个周期大拐点,其后过渡和萧条的经济景象将逐步显化。对次贷危机的救赎或对周期趋势的延缓已经基本结束,政策的退出是这一结束的标志,经济运行将摆脱救赎的特征而进入本来应有过渡特征,这就是大拐点之后的经济景象。
滞胀、库存与新一轮增长:历史的图景70年代的滞胀主要来自石油价格和成本的急速冲击。73年底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一个滞胀期,1974年底滞胀达到了最为严重的阶段。全球经济此后进入第一轮库存周期,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但是1976年中期第一轮库存周期达到高点,开始二次库存的阶段。美国和日本经验表明,第一轮库存周期大概是个季度,而二次去库存则延续3个季度左右。美国和日本在二次去库存之后都进入了中期繁荣,美国持续8个季度,而日本快速增长10个季度。美国的繁荣得益于全球需求的恢复与增长,而日本则得益于工业化后期和大宗消费时代的双驱动。
这样极容易发生车祸。 新滞胀、二次去库存与新一轮增长:现实的路径本轮滞胀来自需求不足和流动性过剩的博弈。通胀压力来自流动性过剩而不是成本冲击。在本轮库存周期的高点之后,会出现一个阶段性的滞胀期,但从目前需求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的易变性来看,滞胀可能是短期内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二次去库存将主导2010年的美国和全球经济,需求不足仍是主导周期拐点后未来经济景象的本质特征,而流动性过剩可能只是增加了在未来一年内经济博弈中的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在需求不足和流动性的博弈中,由于没有革命性技术创新和需求缺口的快速填补,二次去库存将把全球经济从阶段性滞胀带入一个带有萧条特征的“无聊期”,而能否向新一轮增长转换仍有待观察。在本轮二次去库存中,股市或将继续走弱,大宗商品也可能走跌,但是美元和黄金或走出“独立”行情。
成都去哪里看男科拉萨治疗男科哪好
西安医院男科治疗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