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召开听证会否决抵制北京奥运会做法吗

时间:2022/01/05 05:59:01 编辑:

德国召开听证会 否决抵制北京奥运会做法

环球时报环球讯 1月24日下午,德国联邦议会召开了一次以“奥运宪章、北京2008奥运会以及尊重人权”为主题的听证会。西方国家召开中国奥运听证会本身就很怪,说明中国人权问题的确是西方人眼中的大问题,而硬将人权与奥运挂钩,也显得十分偏执和稀里糊涂。尽管这种论调过去在西方为数不少,在这次听证会上也有很多复杂的声音,但使人意外的是,听证会终究却作出了“不主张抵制北京奥运”的声明,并且与会者承认,中国的人权状况正在进步。对此,中德专家认为,对某些组织和个人来讲,用人权攻击体育赛事自己都难以说服自己,借着人权抵制奥运在西方已经不入主流。

“奥运是架桥,不是筑墙”

这次听证会由德国联邦议会下的人权委员会和体育委员会主办,参加会议的除了联邦议员,还有各方专家和人权组织代表。在会议召开前,外界普遍认为,有些组织和个人会借这次听证会打压中国奥运,但无论是发言的专家还是代表,都没有人要求抵制奥运。德国联邦议会人权委员会主席表示,相信中国有能力自己落实法律,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则持怀疑态度。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德国国家奥委会联盟主席巴赫认为,体育担当着促进民族对话的重任,是架设桥梁,不是建筑高墙。对话、交换意见和交换是改良中国人权的条件。中国对外界的“开放步伐已迈出”,但体育本身并不是全能,体育不能取代政治。图宾根大学教授、国际田联成员蒂格尔说,中国因为举行奥运而更为国际化了。比如在国际自由方面,两万名外国届时在中国自由采访报道,反映中国的真实面貌。

曾积极呼吁抵制北京奥运的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则对中国现今局势和未来的发展持怀疑态度。其中国问题专家普雷特尔表示,通过奥运改良中国社会福利条件的看法是错误的。“中国的政治体系决定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尽管如此,普雷特尔其实不主张抵制北京奥运。

借鉴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 德媒体认为中国人权有进步

随着听证会 “不主张抵制北京奥运”声明的公布,德国媒体对北京奥运和人权问题的报道显得愈来愈理性。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称,北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欧洲的信任。世界正在惊奇地睁大眼睛看中国的进步,包括人权问题。德国《明镜》周刊认为,“中国人权和体育一起进步 ”,奥运会的准备工作使中国与国际间进行对话,它所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特别是法制系统、媒体自由度、反兴奋剂等领域。中国满足了国际奥委会提出的所有要求。德国前司法部长格梅林在接受《每日镜报》采访时认为,相信中国有能力落实法律。北京奥运将对中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不过,《每》等媒体也担心,奥运会虽然将推动中国的开放与交换,但这样的开放会不会是局部的、限时的?奥运过后,一切是否又会恢复照旧?

抵制奥运对世界不利

德国外交协会中国问题专家卑斯克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不主张抵制北京奥运是这些政客最好的退路”。他说,目前,抵制北京奥运在西方已经不是主流,德国人权听证会的声明就是其中的一个象征。“对中国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西方的意志为转移。中国的发展要遵循自己的速度。西方对中国的期待必须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卑斯克还表示,历史也证明,中国人权状况改善不是通过举办一次奥运就能实现的。即使西方施加最大的压力,其结果仍极其有限。因为“真正促使中国改良人权和建立法治国家的动力来自中国内部”,和“与中国自身不断地发展同步” 。他认为,西方应该“耐心、理性、友好”地看到中国的各种问题。他还表示,奥运会的历史已证明,抵制奥运会,例如西方国家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不但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而且只给运动员带来不利。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董云虎认为,“他们的这种说法和做法,实际上是非常明智的”。董云虎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客观上增进了中国吸引境外各种好的做法,也有利于促进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但是有些人硬是要把奥运会与人权联系在一起,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董云虎说,过去,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在奥运会上根本没有一点地位,根本谈不上甚么人权。现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本身就表明了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而奥运会的举行,毫无疑问地也会推进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这类发展,并不是外国几个人权组织,或是政府几个人权会议施压的结果,而是中国内在发展的结果。▲

声明:本媒体部份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一加班就便秘怎么办
膝盖骨关节炎治疗方法
经常便秘怎么办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