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朦胧派诗人顾城在学诗札记中有很好的阐
时间:2020/06/10 05:27:20 编辑:
朦胧派诗人顾城在《学诗札记》中有很好的阐述。他说:“诗的大敌人是习惯”,“习惯是感觉的厚茧”,“习惯是感情的面具”,“习惯是语言的套轴”,“习惯是精神的狱墙”,“习惯就是停滞,就是沼泽,就是衰老,习惯的终点就是死亡”。 “每逢中秋时节描写乡愁作品,数不胜数,一些意象、构思、技巧、词汇的运用大多如出一辙,似曾相识之感。今天读到“落花菩提”的诗《入秋时,我想起母亲》却让我眼前一亮,诗行平实有力,婉约唯美,感情真挚。诗的音乐美,建筑美,意象美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水准。诗人运用娴的创作技巧,巧妙地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束缚,打破创作习惯,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创作路子。
诗人张洪波在《诗歌练习册上的手记》中说过:“人生有无数次出发,每次出发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诗歌写作也是一样,每写一首诗,都是一次新的创造”,“无论我们曾经有过怎样辉煌的到达,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出发”。读罢“落花菩提”的诗作,《入秋时,我想起母亲》,我们看出了作者对文学敬畏之心,对待写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厚情感。
“落花菩提”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开篇就定了一个基调。开篇直奔主题,母亲的笔摇曳成安静的莲/荷瓣上露珠儿灵光/一闪一闪的,将我们带入到唯美和艺术境界,让我们有幸走入一个母亲的精神世界之中。“是母亲温润的目光/把秋风里微微颌首的小白花/一遍遍缀上天使的音频。”秋风里微微颌首的小白花,我理解为秋天里的矢车菊,矢车菊的花语是优雅、纤细和幸福,母亲祈望在外地的女儿,平安幸福。用 “一遍遍”来强化思念之情,起到为下 好的铺垫的作用。用 “安静的莲”和“一遍遍缀上”对比描写,形成了动静结合的立体画面。
在回忆中升华思乡的愁绪。在第二节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如何思念母亲。而是采取迂回的手法,表达思念之情。听着最后一声蝉鸣,说明已是深秋,用悲鸣的蝉声来衬托作者的心情, “最后一声蝉鸣”即是蝉的悲鸣也是作者内心的悲鸣,作者此时的心情仿佛是一只寒蝉。 “忍不住把早年的衣服/反复晾晒”。此句看平淡如水,实则为本节的诗眼,作者不露声色的将内心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反复”二字运用非常巧妙。 “把早年的衣服/反复晾晒”并非衣服潮湿,而是这些衣服都和母亲有联系,或是母亲一手制作的,或是作者穿着这些衣服在母亲的身边依偎过。看到这些早年的衣物,让作者的思念之情,挥之不去。“有些旧得失去花色/的裙装/偏偏在日光下/鲜活如昨 /像一段熟睡的往事”这几句用词灵活、柔美、新颖别致。尽管失去花色,一段熟睡的往事被勾起,亲情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采用写实的手法,还原生活的本真。 “我是那次永远走失的哭婴/在大风里误撞着时日”。作者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母亲,带着悲催的神情上路,带着哭声,仿佛走在一去不返的路上。“我抱守的白昼与黑夜/从天堂到深渊”,作者在外不分白天黑夜,没有了母亲的照顾,如同一只砧板上羔羊,任人宰割,这是从天堂到深渊的心路历程。热情被“一点一点/被每一个日子/吮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让作者痛不欲生。然后咬破手指,唤醒麻木的神经。再一个个/咽下/风尘后影子一样模糊/说不出的茧。作茧自缚,无处诉说。这个“茧”一个是隐喻生活上艰辛和困苦,另一个是隐喻作者内心的无奈和凄凉,反衬母亲在女儿身边时的美好从2月初土地市场的表现以及后续供应上来看,作者可谓及心良苦。
采用虚实相间的手法,将思念之情隐于内心的火山。“入秋时/我的气血亏损/怯于提及母亲/和任何有关母亲/的话题”。这里的“入秋时”即是真正的入秋,也是作者而立之年的意思。 “气血亏损”即是身体的变化,也是常年在外,成绩惨淡之意,一语双关,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准。 用“怯于”二字,将内心的情感刻画的淋漓尽致。过去的时光是用一些叫做“枯萎、冷酷、灰烬、冰霜”的词组组成,这些只能与远山和沧海述说,它们都睡进一段安静与喧嚣的/过去。作者内心的凄苦已无处诉说,远山和沧海都没有给出任何的答案,作者内心的苦闷至此已达到了极限。
梦境中破解人生真谛,留下的惟有伤痛。最后一节作者将情感推向了高潮,创作手法依然保持低沉的语调。但内心的火山却在不经意间爆发,那巨大的光芒,令人震撼不已,甚至直抵灵魂的内核。 “掬起一汪湿透的呓语/分不清是昼还是夜/”。作者此时已分不清昼夜,处于半醒半睡之间。但却不愿意从梦境中走出来,怯于一声母亲的呼唤/把梦喊白/一不小心/ 掉进黑黑的渊底/从此/只有一截陌生的躯壳/被抽空了血肉。作者此节依然采用反衬的方法,当我读到“从此/只有一截陌生的躯壳/被抽空了血肉”时,我的泪水已经湿透了衣襟,作者的心情正是所有在外游子的心情写照。
本诗作者有两处用了“怯于”二字,这并非作者笔误,亦非意境重叠。“怯于提及母亲,和任何有关母亲的话题”。 怯于一声母亲的呼唤,把梦喊白。
作者如此运用正是匠心独具,恰到好处。即提高了诗歌的感染力,又将段落凝聚得天衣无缝,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呈现在读者面前。
纵观全诗立意新颖,手法娴熟,语言流畅,婉约唯美,堪称佳作,值得欣赏和学习。同时作者又让我们体会了一下“零度创作”的真谛。艺术来源于生活,低于生活方能有此震撼人心的作品问世。
借用苗雨时老师的一句话结束此篇:诗人的创作,永远“在路上”,他向生命本真和精神家园的行走,行走中的困惑与觉悟,就决定了他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祝福作者及天下喜爱诗歌的朋友们,写作快乐,中秋吉祥!
附:
《入秋时,我想起母亲》
诗/落花菩提
母亲的笔摇曳成安静的莲。
荷瓣上露珠儿灵光,一闪一闪
的,是母亲温润的目光,
把秋风里微微颌首的小白花
一遍遍缀上天使的音频
听着最后一声蝉鸣
忍不住把早年的衣服
反复晾晒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电子病例。有些旧得失去花色
的裙装,偏偏在日光下,鲜活如昨
像一段熟睡的往事,和
注入了灵性,抹不掉的妖娆
我是那次永远走失的哭婴,
在大风里误撞着时日。我抱守
的白昼与黑夜-----从天堂到深渊
一点一点 被每一个日子 吮干
然后咬破指尖,再一个个 咽下
风尘后影子一样模糊
说不出的茧。
入秋时,我的气血亏损
怯于提及母亲,和任何有关母亲
的话题。那些切肤而不眠的旧时光
只能与远山和沧海述说
它们都睡进一段安静与喧嚣的
过去 。掬起一汪湿透的呓语
分不清是昼还是夜。依着梦行走
怯于一声母亲的呼唤,把梦喊白
一不小心 掉进黑黑的渊底。
从此 只有一截
陌生的躯壳 被抽空了血肉
201 -
共 25 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秋,请别把梦喊白】诗评并不好写,而作者却从文字出发,将敏锐的触角探寻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中去。可以这么说,评论的过程就是破解诗人内心密码的过程,更是再一次创作的过程。作者以精练的文笔,把这首诗《入秋时,我想起母亲》分析得透彻,精准,让我们从文字的角度出发,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意图。现代诗歌的创作手法有多种,也比较随意些,但都离不开文字的精选,意境的布局和手法的运用。总之,尽诗人之心表达一种意境之美,渲染一种气氛,达到一种寄情于景,情景相融的情感升华之目的。作者对于这首诗的评论步步深入,细致深邃,足见作者文字功底之深厚。让我们在品评这首诗的同时,也更深切地领悟了“零度创作”的真谛。学习了!问好木剑!祝中秋节快乐!倾情推荐!【东北风情:彧儿】
1楼文友:201 - 12:07:14 木剑的评精准,到位,读后让人心境大开,心生深深的感悟。问好!祝中秋节快乐! 精彩是寂寞开的花!
2楼文友:201 - 16:17: 感谢彧儿精彩点评,中秋快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楼文友:201 - 09:10:06 叹服作者厚重的文学底蕴!若非如此,怎能写出这般细致精炼的作品评析呢?慢慢向老师学习吧! 人生没绯闻,生活真郁闷!
莱芜白癜病医院张掖治疗白癜风方法临沧白癜风-
-
管理书豪礼貌回应昔状元种族歧视论获美网友点赞
浏览:61 2020-09-18
-
-
中国中国城市房价分化加剧各地政府因城施策
浏览:44 2020-09-13
-
-
2018年什么时候适合去日本赏红叶
浏览:36 2019-07-15
-
-
青海省旅游产业稳步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浏览:17 2019-07-13
-
-
嫌疑人将毒品伪装成荔枝藏于盒内
浏览:89 2019-07-13
-
-
西安丝路旅博会突出品质文旅主题
浏览:14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