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生员背后的文化反思htt
时间:2020/07/09 03:58:23 编辑:
编者按:春节刚过,多少人载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离乡返城,带着感慨,也带着思考。农村有哪些新变化,面临哪些新挑战,又有哪些新机遇?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师生撰写的 回乡观察 。或许他们所见的只是一个侧面,但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文字、饱含时代气息的思考,无疑为我们观察农村打开了一扇窗口。
姥姥今年90岁,是位慈祥的老人。农历腊月二十三是 祭灶 ,小年的开始,这天是个好日子,乡邻商议着来给姥姥 挂匾 (即送匾,为某人歌功颂德)。姥姥以前是我们这一带的乡村接生员,一辈子接生过的孩子成百上千,在缺衣少食的年月里,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往往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无穷的希望和欢乐。今天的乡邻不忘当年的恩情,在姥姥90岁高龄时,自发送匾以表恩情。
我一下子想到了莫言的《蛙》,同样的亲人就在我们身边,同样的真情一直守候着我们。姥姥在农村做了40多年的接生员,足迹遍布方圆十多里,经她的手而诞生的孩子,有的已经当了爷爷,有的还是年轻后生;有的是朴实农民,有的成了社会精英。姥姥说,过去农村的生活条件很不好,每次接生都要在床前一直守候着,有时要跋涉数十里路,有时要惊心动魄地拯救无呼吸的婴孩,但她从未抱怨过,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在呼唤,更是对乡村传统的信仰。
乡村社会又何尝不是在 生 与 接生 之间被塑造?人是核心,感情是主导。接生一个新生的婴儿,需要知识与技能,更需要许许多多对于人本身的呵护与关爱。人生父母养,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付出,而是心灵之爱。在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乡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又延续着乡村社会的文化基础。因而,乡村社会的接生员不仅是替人接生,也在无意间塑造了这个爱与温情的社会。被人接生、被人爱护、被人帮助、被人照顾、被人亲近,这些都是成就乡村社会文明的重要元素。每个婴儿的诞生都是一次新世界的重塑,每一次受人相助都积累了彼此的温情。
如今,农村已渐渐远离情感之网的演绎和编织,被 接生 的乡村社会也被现代技术和现代理性日益侵占。乡村 接生员 就像很多农村手艺人一样,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医生越来越专业,医院越来越规范,出生条件越来越好,这些给新生命的降临和健康带来了更多保障,当然,可能也少了过去那种 乡土情分 。农村当然不应该拒绝现代化,只是,在拥抱现代化、工业化的同时,也让人感慨那些正在淡漠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如果 接生 仅仅成为一项工作,不再承载乡村文化再生产的使命,那么,情感纽带就又少了一环。
从这个角度说,乡邻送匾与其说是为姥姥歌功颂德,不如说是整个乡村社会的 乡愁 ,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文明后的一种文化怀旧,当然,也是一种反思。
|月经不调应该注意哪些他达拉非作用功效贵阳治疗牛皮癣医院新生儿可以贴丁桂儿脐贴吗全民健康网药品妇科疾病-
-
管理书豪礼貌回应昔状元种族歧视论获美网友点赞
浏览:61 2020-09-18
-
-
中国中国城市房价分化加剧各地政府因城施策
浏览:44 2020-09-13
-
-
2018年什么时候适合去日本赏红叶
浏览:36 2019-07-15
-
-
青海省旅游产业稳步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
浏览:17 2019-07-13
-
-
嫌疑人将毒品伪装成荔枝藏于盒内
浏览:89 2019-07-13
-
-
西安丝路旅博会突出品质文旅主题
浏览:14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