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重施假日决策加息预期出现分歧覆盖
时间:2022/01/27 12:20:40 编辑:
又是一次“假日行动”!
2日,市场在假期中迎来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率的决定,今日,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则正式变更为17%,距离近几年17.5%的高点仅一步之遥。
此前,市场已预料存款准备金率将会再度上调,与此同时,对于央行即将使用“”筹码的预期也愈发升温。
但央行的“假日决策”打乱了市场的预期。有专家认为,准备金率的再度上调让短期内加息的可能性基本消失,相反的观点则是,两者并不具有可替代性,准备金率的上调并不会延迟预定中的加息决策……
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空间
上海证券报:5月2日央行宣布10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年内第三次上调,您认为此次上调的原因与目的主要是什么?与上两次上调的背景有何异同?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多大的可上调空间?
诸建芳:本次准备金率上调的原因和目的与上两次上调没有本质区别:一方面,经济增速偏快是货币政策调整的基础。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环比增速折年率达到11%,达到近年较高的水平,产出缺口已经为正,经济增速显现偏快。4月份PMI继续上升,到达55.7%,这表明4月份的工业生产继续快速扩张。如果政策不继续做出相应的调整,目前快速扩张的经济可能有转向过热的风险,因此,存款准备金率是顺应经济周期的必要调整。另一方面,本次准备金率上调也是为了对冲流动性的需要。在人民币升值预期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入趋势性增强,占款持续增加,流动性压力加大;在国内,商业银行贷款冲动仍然较强,年初以来,信贷投放数量超出管理当局设定的季度调控目标,由此也有需要加以限制。
我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表明,政策走向正常化的趋势在不断强化。目前货币信贷运况离调控需要达到的央行年初确定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政策将继续使用。
赵庆明:此次上调准备金率的原因有可能是4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超过了央行的预期,其目的就是降低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实现信贷月度之间、季度之间的均衡投放。由此来看,与上两次上调的背景基本相同。目前准备金率达到17%,与最高点17.5%相比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并不表明还只存在一次上调的可能。我个人预期仍存在2至3次上调的可能。
陈道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货币市场资金相当宽裕。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和市场率都保持相对平稳,收益率近期甚至还出现下降。未来一个季度的和到期量较为集中,央行回笼货币的压力相对较大。二是压力有所加大,通胀预期仍较强烈。目前不同期限的收益率差保持在较高水平。
1、2月份的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更多的是出于防止银行过度放贷,降低银行超额准备金率。而3、4月份以来,银行贷款的投放速度得到相对有效的控制,特别是和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更为严格。但是,近期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强化,占款增加较多,外汇成为另一个需要重视的新增货币来源。其次,去年投放的货币,经过近一年的循环,逐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货币的活期化现象仍在持续,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压力逐步释放。目前国内需求保持相对平稳,出口市场恢复较快,产能利用率和就业状况有所上升,经济复苏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因此,尽快回收流动性,提前为未来调控可能的通胀做好充分准备,成为必要。
存款准备金率与基础货币的调控工具相结合,实际上并没有绝对的限制。实际上只有在假设基础货币一定的增长量,保证必要的信贷投放量下,才有存款准备金率的上限。
鲁政委:在5月2日准备金率上调之前,公开市场操作一直顺风顺水,足以实现净回笼。因此,我们推测此次上调是因为公开市场之外的货币投放较多,这一部分更可能是外汇占款。
而2010年披露的Microsoft产品漏洞数量略有上升 前两次上调,主要是指向信贷的过快增长,意在强力遏制信贷。从目前来看,4月份信贷应该相对平和。因此,就谈不上所谓遏制信贷的问题,而主要是意在回收流动性,引导通胀预期,防范通胀风险。
我国历史上准备金率的最高水平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为20%。而根据我的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经验上的极限水平大致在23%左右。从目前国有银行的准备金率水平来讲,本轮周期中还有个百分点的上调空间。
1
输卵管堵塞治疗输卵管堵塞哪家好银川治疗男科费用
白山治疗白癜风方法
-
-
中国索伯领队瓦塞尔不排除年让莱科宁重返索伯
浏览:29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