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民俗记忆除了理发还有这些的
时间:2022/02/18 16:47:33 编辑:
中新客户端北京 月8日电( 上官云)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 又叫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颇受重视的传统节日。吃龙鳞饼、理发 一系列习俗令这个身处春天的节日暖意融融。
二月二 为什么是 龙抬头 ?
二月二 起源较早,据说可以追溯到伏羲氏时代,还有 春龙节 、 春耕节 的别名。谚语常说 二月二,龙抬头 ,这实际跟古代对天象的认知有关系。
古人仰望苍穹,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分别代表日月星辰在天空中的位置,叫做 二十八宿 ,以此作为观测天象参照物。
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二十八宿 又被划分为四组,按照它们大致的模样, 四象 就产生了: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不难看出,东宫7宿正是被想像成一条巨龙。
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接近子夜时分,代表 龙爪的星宿也现身了,这就是 龙抬头 。又恰逢春生机勃勃的春天,后来便衍生出 春龙节 等种种说法。
二月二 习俗非常多,各地都有。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农业社会,蚕桑业占有重要地位。传说蚕神为女性,所以,古时设有先蚕坛,供皇后祭祀之用。所以,这一天,皇帝得 亲耕 ,皇后要主持蚕桑仪式。 民俗学专家王娟解释。
炒黄豆、炸豆萁, 二月二 的小零食
人们从小到大总会经历很多节日,中国素有 民以食为天 的说法,不少传统节日的习俗都会多少跟饮食沾边。对山东女孩芦岩来说, 二月二 的记忆,就跟 吃 有关。
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 这里的豆萁跟 煮豆燃豆萁 里提到的不一样。芦岩说,那是一种炒或者炸的零食,做法挺简单。
油炸豆萁 的原料很常见:面粉、鸡蛋、牛奶,再加一点儿盐和糖。先把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钟,再在面板上揉匀,擀成薄薄的一层面皮,叠好、切条,再改斜刀切开。
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变成金黄色后,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盛盘即可。
来北京之后,我才知道 二月二 要理发。 她也乐得 入乡随俗 ,只要有时间,每年 二月二 都要剪剪头发, 实在没空,就自己剪掉几根头发意思意思,取个好彩头 。
充分利用高交会的丰富资源 过 二月二 ?当然要去理发啊
如芦岩所讲,对北京女孩周晶而言, 理发 确实是过 二月二 的必备项目。
以前家里有讲究,说正月里剪头发对舅舅不好。所以在整个春节期间,我们都不会去理发。 周晶回忆道。
二月二 就是禁忌被打破的一天。周晶记得,小时候,是父母带着去理发店。那时候的理发店大多门脸不大,一群等着剪头发的人挤在一起,家长里短,热闹得很。
民间确实流行 二月二 理发,认为这代表着 龙抬头,走好运 ,美其名曰 剃龙头 ,实际上代表着对新一年交好运的祈盼。
另外,周晶说,有些老北京人还多半会在 二月二 吃一顿 盒子菜 ,跟立春吃的春饼意思差不多,就是酱肉、肘子一类的吃食,用刀切成细丝,再配上几样家常炒菜,正如豆芽之类,卷进薄饼里就是了。
传统节日里的文化味儿
二月二 的习俗当然还不止这些。由于龙的吉祥寓意, 二月二 的不少饮食被加上了 龙 的头衔:饺子叫 龙耳 ,面条叫 龙须 ,馄饨叫 龙眼 一日三餐这样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也变得有趣了。
春是四季之始,意味着希望。 二月二 到了,农民们会 打囤围仓 ,一边还要说着吉祥话,比如 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 ,期待到了秋天能有个好收成。
民俗学专家高巍说, 二月二 跟惊蛰日期接近,一声春雷惊醒了蛰伏的蛇虫。有时人们会在 二月二 到来后,在床头、水缸角落里开始,把灰一类的东西撒在地面上,一直绵延到屋外,叫做 引龙回 ,期盼将毒虫们 镇住 。
无论是理发、驱毒虫,还是吃盒子菜、龙鳞饼,都是为了趋利避害,取一个 万事随心 的寓意。芦岩说,毕竟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已无须再靠过节来满足吃点美食的愿望,过节,过得其实是背后的那点老传统和文化味儿。(周晶为化名)
丹媚左炔诺孕酮肠溶片40岁以上可以吃吗西安男科专治医院
乌鲁木齐白癜风治疗较好医院
-
-
中国索伯领队瓦塞尔不排除年让莱科宁重返索伯
浏览:29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