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非遗保护成绩斐然区域动态中国旅游新

时间:2019/12/15 04:02:44 编辑:

核心提示语: 据了解,从今年起,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培训将进入常态化,涵盖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宁波市文化部门将通过非遗课堂这一平台,每月推出一个培训主题

浙江宁波是河姆渡文明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自20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启动实施以来,宁波也积极投入了为丰富的非遗资源营造 防护林 的活动回顾这十年来走过的风雨历程,许多文化界、旅游界人士都认为,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宁波的非遗保护成绩斐然,而且还逐步显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十年辛苦不寻常

俗话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据了解,宁波市从200 年就开始了民族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2006年,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朱金漆木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普查工作的推行,宁波市实现了几个创新,一是设计了一套易于操作的普查表;二是建立了一支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的普查员队伍,培训了4 00多名业余普查员;三是采取 村报普查线索、镇查重点项目、县做规范文本 的普查方法和工作流程普查实现了 000多个行政村全覆盖,上报普查线索20余万条,重点普查项目12000个这一普查模式被文化部命名为宁波试点模式,并在全国进行推广2008年,在文化部召开的全国非遗普查经验交流会上,重点介绍了宁波的成功经验

2009年5月,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牌该中心随即承担起全市非遗保护研究的工作职能由此,宁波下属11个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时至今日,全市从事非遗保护工作的专业干部有近40人,年度非遗保护专项资金达到958万元

这些年来,宁波的 三金一嵌 、奉化布龙、甬剧、姚剧、平调等非遗项目先后去了亚欧多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展示演出,另外还组织非遗文化企业、产品项目参加重点文化会展,推动文化产品出口,加强了宁波与国内外各城市、各地区的文化、学术交流,增强了宁波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精华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宁波这些年来建起的 非遗 资源 防护林 中,博物馆建设硕果累累自从市里明确提出建设以宁波博物馆为龙头,专题性博物馆和行业性博物馆为两翼,民办博物馆为重要补充的博物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 非遗 博物馆50余家如宁海县的 十里红妆 艺术馆,象山县的德和根雕艺术馆,鄞州区的朱金漆木雕艺术馆等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由鄞州区20多家 非遗 博物馆构成的非遗博物馆群落更是其中的亮点

三位一体 创新保护模式

近日,从象山县了解到,作为一个渔文化深厚的区域,该县有 非遗 保护名录项目100多项,仅国家级项目就有6项,近年来又形成了石浦 东门岛核心保护区,以及晒盐技艺、妈祖信仰、徐福东渡传说等特殊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象山提出的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得到了文化部批准,这标志着我国唯一以海洋渔文化为保护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落户宁波

当地旅游部门负责人告诉,这些海洋渔文化保护区理所当然都是良好的旅游资源,对于吸引游客前来象山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该负责人还表示,海洋渔文化保护区的设立主要得益于宁波市针对非遗资源创建的 三位一体 保护模式

从2008年起,宁波开始探索 三位一体 保护模式,该模式强调各级名录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相互联动;非遗展示馆建设国家、集体、个人相互联动;非遗生产性保护政府、企业、社会相互联动;非遗生态区保护整体性、传承性、持续性相互联动,由此形成四个方面 三位一体 的保护体系2011年文化部再次在宁波召开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宁波市文化部门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如宁波在建设 非遗 博物馆的过程中,采用了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联动,多元投入的运行机制,就是这个创新模式的成功实践这个 三位一体 保护模式受到了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肯定

经过几年的建设,宁波目前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5名;省级非遗项目49项、省级传承基地10个、省级传承人40名;市级非遗项目171项、传承基地208个、传承人225名全部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方面 三位一体 保护模式犹如一片蔚为大观的森林,救活了一批濒危的非遗物种,实现了大部分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开设课堂传承后继有人

虽然宁波的非遗保护、传承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但和其他地区一样,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一些基层单位,一些乡镇或村干部较少从文化建设的角度上去认识和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更多地把非遗当作一块开发旅游资源的金字招牌;社会上对建立健全传承人保护、监督制度还不够重视鄞州区文化馆副馆长陈素君告诉,他们在对区里传承人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由于有的传承人过世,有的传承人因病无法执业,有的传承人迁居他乡,导致了一些项目传习自然中断,这对当地的非遗传承带来很大影响此外,如今许多年轻人不愿经受学艺的艰苦,也给非遗传承造成困局,个别项目已有濒临失传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宁波市文化部门提出了开设非遗课堂的设想据宁波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主任竺蓉介绍,设立于鄞州区梁祝公园內非遗课堂已先后推出风筝制作技艺培训、宁波金银彩绣技艺培训、四明内家拳培训、宁波传统菜肴烹饪培训等四个公益培训班这些培训项目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非遗名录项目

由于非遗公益培训报名不设门槛,当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登出开班信息后,短短一天内就有60多位市民报名参加培训,有一个家庭还上演了全家总动员,五名家庭成员将四个项目逐一进行了 瓜分

以前的非遗公益培训没有实现系统化,市民想学却不知道去哪里学,我们找培训对象也很费脑筋现在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常年开展培训 竺蓉说, 每月一个主题连续推出,今后知道非遗课堂的人会越来越多,对非遗项目的普及有好处,通过培训达到宣传、展示的目的,这也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从今年起,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培训将进入常态化,涵盖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宁波市文化部门将通过非遗课堂这一平台,每月推出一个培训主题,让更多想要重温宁波文化记忆的市民,获得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的机会,并从中培养有兴趣、有志向的传承人而宁波市旅游部门则表示,将为游客介绍推荐宁波的非遗课堂,因为这无疑是个创新之举,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文化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站部分内容如图片、文章来源于络,我们会尊重原作版权注明出处,但因数量庞大,会有个别图文未来得及注明,请见谅若原作者有任何争议均可与站联系处理,一旦核实我们将立即纠正

一岁宝宝便秘
贵阳那里治疗癫痫的
云南女人妇科疾病怎么治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