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前消除黑臭河涌

时间:2020/02/08 15:05:09 编辑:

2016年底前消除黑臭河涌

文/佛山张少鹏

通讯员欧核

昨日,在佛山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建设会议上,《佛山市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建设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方案不仅提出全市将进行全流域水环境治理、控制污染源、强化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还系统地提出构建绿色生态水、健全工作机制,确保我市水更绿、更美。

水体整治

镇街每年至少整治

2条污染较重河涌

根据《佛山市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绿色生态水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今年底前,我市将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各镇(街)每年整治2条以上污染较重的河涌,实现河涌水体不黑不臭。2016年底前消除河涌黑臭现象,至2020年,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水生态功能基本得到修复。在污染源的控制上,全市必须确保工业污水100%达标排放,在强化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今年年底前,城区基本要实现污水收集管全覆盖。

市长鲁毅坦言,要完成上述目标并非易事,他要求各区要实施环境整治格化管理,配置专职环保协查员,对格内河涌进行日常巡查,进一步完善环境监察与环境监测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环保警察”作用,严查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水

今年完成河涌绿化整治659公里

佛山市是岭南的鱼米之乡

,河涌众多,水系发达。意见稿指出,未来我市将以西江、北江等河道为主干廊道,以河涌为连接线,以湿地公园为节点,构建立体的绿色生态水,打造集防洪抗旱、生态保护、休闲景观功能于一体的水生态廊道。到今年底,完成河涌绿化整治659公里。

在构建绿色生态水的过程,我市将实施一批治污治水和生态修复改善工程项目,带动生态环保产业发展。鲁毅强调,在建设绿色生态水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要因地制宜打造桑基鱼塘、绿水红荔等岭南特色景观,充分展示龙舟竞渡、水乡风情等文化活动。

湿地公园

至2017年新增湿地公园43个

湿地公园是绿色生态水的重要节点。意见稿中,我市将在河流、河涌、湖泊、库塘、河口等合适区域建设一批湿地公园,完善湿地公园体系,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两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我市至少要建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每区至少建成1个省级湿地公园,每个区要高标准建设示范性湿地公园,有条件的镇村也应该积极建设小型湿地公园,打造一批岭南水乡特色湿地公园精品。至2017年,新增湿地公园43个。同时依法保护自然湿地资源,严守我市89633.56公顷湿地保护底线。

海绵城市

2020年实现城镇污水100%处理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意见稿指出,我市将以试点区域、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全面带动和推广海绵城市建设。

“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建设海绵型城市政策措施。加快雨污分流管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强化江河水系治理,将城市河流、湖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鲁毅要求,各区要尽快启动建设1~2项下沉式绿地或城市湿地公园等示范项目,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力争到2020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工作机制

年底前制定纲领性治水文件

推进水环境整治与绿色生态水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一个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意见稿提出,我市将按照《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的要求,以一个总体方案配合若干专题方案(“1+N”模式),加快组织编制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12月底完成并报省政府备案。

鲁毅要求,市环境保护委员会要做好我市环保制考核制度设计、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的修改完善,实行以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为核心的考核制度。同时,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环保监督员、环保志愿者等对水环境整治整治与绿色生态水建设的重点项目进行日常督查和重点督查。在资金方面,市财政在今后三年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促治的形式推动水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水建设。

小孩健脾胃的药吃什么好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价格
什么药能治腰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