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毅厅长
时间:2020/03/01 05:19:02 编辑:
段林毅厅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加快慈善事业发展 ——访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湖南省慈善总会会长段林毅 (《湖南》2016年9月3日4版 专题) 湖南 奉清清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南省慈善总会会长 段林毅 段林毅,现任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湖南省社会组织党工委书记、湖南省慈善总会会长,九届省委委员、九届政协委员、十届省纪委委员。先后获得全国民政课题研究一等奖3项、省优秀调研文章一等奖4项、湖南作品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慈心厚德,善举惠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慈善事业是一项全民的事业,必须充分激发全民的爱心,调动全社会的热情,使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慈善事业”。 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9月5日迎来首个中华慈善日,这标注中国慈善事业进入新的里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如何加快发展慈善事业,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之际,采访了湖南省民政厅厅长、湖南省慈善总会会长段林毅。 1 慈善是中华文明的标志。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 8月27日,郴州市义工联合会、市慈善总会联合宜章县义工协会开展“慰问困难群众、传递慈善关怀”志愿服务活动,将“爱心”大米送到300户困难群众、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手中,给40名大病救助人员送去“金叶慈善医疗卡”。图为志愿者为老人送慈善医疗卡。范湘平 摄 湖南: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美德。而湖湘文化历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情怀,湖南人历来也不缺乏慈心善举。能请您简单介绍下我省慈善事业的历程和基本特点吗? 段林毅:是的。慈善事业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重要的文化基因,代表着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执政者就设“司徒”主管“保息”,负责赈穷、恤贫等事务。 湖南是农业大省、也是灾害大省,自然灾害救济过来一直是慈善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大致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官民相济、全民参与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政府主导其实就是政府包揽。北宋时期湖南就设了常平仓史,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赈灾。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基本包揽了全社会的福利,民间很少参与。这可以看做第一个层面。受西方文明影响,尤其是随晚清湘军的崛起,湖南人开始吸纳西方的福利慈善观,利用自身的财富来“安民”。民国时期的湖南慈善总公署、省会平民救济会、湖南孤儿院、湖南红十字分会等,在全国都很有名。这种官方救济、民办慈善、教会慈善相得益彰,是第二个层面。第三层面就是全民参与。改革开放后,湖南省慈善总会1997年成立,在全国算比较早的,2010年颁布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法规《湖南省募捐条例》,民间也出现了大家熟知的“华人裸捐第一人”彭立珊。到目前,全省共有各类慈善会137家、基金会227家,年均募集款物4亿多元,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4000多次。 可以说湖南人在乱世不仅能“心忧天下”,在太平盛世同样在思考“共享天下”,我们发展慈善事业,就需要这样的文化基因和家国情怀。 2 发展慈善事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引导,也需要风清气正的社会生态,尤其要提高慈善组织社会诚信度和公信力 湖南:说起慈善,总难免让人想起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诈捐或诺而不捐等等,严重影响慈善公信力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今后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段林毅:我个人认为,慈善的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在社会治理中,慈善作为重大的民生,已经从“灯火阑珊处”走到聚光灯下。由于法治、诚信等体系准备不足,给一些人钻了空子,影响了慈善工作的形象,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但这不是主流! 我们更要看积极向上的一面。比如说社会慈善意识整体提升了,个人捐赠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捐赠主体由机构和企业转向了个人。比如捐赠标的物多样化了,已经扩大到股权、有价证劵、经济产权等,还有企业家在探索设立慈善信托。比如慈善形式多样化了,捐实物、捐时间、捐服务等多种方式并存,连络慈善、慈善众筹也发展迅速。这些都说明整个社会道德文明在进步。 如何让慈善凝聚文明的正能量,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公信力和诚信度。今年国家出台了慈善法,我们重点会在放管结合上做文章。一方面是放手,还原慈善组织公益、非盈利、社会组织等身份,加快与行政机关脱钩步伐,减少官办色彩,自主接受社会监督,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是严管,加强对慈善活动的监督,从公开募捐方案、财物使用到信息公开,进行全过程监督,加大对假捐诈捐等违法事件的打击力度。要以慈善组织诚信度和公信力的不断提高,换取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和正能量,不断推进全省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7月27日上午,省民政厅会议室,旺旺集团湖南总厂厂长徐义桢(右一)代表旺旺集团向湖南灾区受灾群众捐赠价值***万元的牛奶。当天,旺旺集团携手湖南社慈善捐赠仪式举行。这些牛奶将赠送给前段时间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群众以及我省孤寡老人、贫困群体等。 湖南 田超 摄 3 慈善法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标志着社会道德文明进步,体现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现实需要 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9月1日正式实施了。您认为它对慈善事业甚至整个社会保障会产生怎么样的积极作用?民政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怎么样去贯彻实施? 段林毅:我个人理解,颁布实施慈善法体现了大国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源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也源于对现有制度的自信。党中央国务院对慈善事业发展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都进行了具体部署,慈善法立法前期调研更达10多年。从内容看,慈善法基本体现了保障改善民生、社会治理创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打赢扶贫攻坚战,尤其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民政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当前重点就是学习宣传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完善慈善组织登记、监管等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各级纳入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以党政领导干部的普及带动全社会的普及,进一步激发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 4 慈善作为履行社会的重要方式,是爱心的表达、的担当,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湖南:我们注意到,慈善法所称的慈善与我们传统的理解不同
,范围更广了,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慈善有广义的和狭义的“大慈善”“小慈善”之分吗?要怎样去区别把握呢? 段林毅:慈善为何,确实是长期以来各界争论的一个焦点。普遍认为,慈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小慈善”主要指的是扶贫济困救灾,“大慈善”认为扶贫济困救灾外那些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都属于慈善。过去我们认为,慈善就是“做好事”,带有施舍的味道,主要是捐钱捐物、扶贫济困,这就是“小慈善”,或者说是狭义上的慈善。从慈善事业发展实践来看,慈善组织和广大公众广泛参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慈善活动远远超出了扶贫济困等范畴。慈善法立足实际,科学研判未来发展趋向,明确规定慈善活动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扶贫济困、赈灾救灾、教科文卫体、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的非营利活动。 慈善法明确采用了“大慈善”的概念,广开“善道”,体现现代慈善理念,把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都称为慈善,强调更多的是社会,既可以捐赠财产,也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参与,这不仅是观念的转变,也开阔了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为激活、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个意义上的慈善,其实已经升华到了社会的履行、是爱心的表达、的担当,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8月19日,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办事处,志愿者在接受捐赠。当天,长沙朵爱食品贸易有限公司向长沙市红十字会捐赠价值65000元的液体钙软胶囊、辅食营养包、维生素AD等物资,用于帮扶东塘街道辖区长沙市第一福利院、长沙阳光特殊儿童服务中心及各社区的近400名贫困家庭儿童。 湖南 赵持 摄 5 慈善事业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有效调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湖南: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慈善法的立法理念是国家提倡的“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吗?您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联? 段林毅:我理解,共享发展的本质,就是实现对人的公益和私益的公平配置。至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其一是通过法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强制性的共享;其二就是慈善事业,通过自愿地把自己的财富、时间拿出来,通过助他、互助等实现与他人共享。从现实来看,法定的社会保障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但慈善事业作为一种自愿共享的途径,却发展得还不尽如人意,尤其需要法律的规制与促进。正因如此,慈善法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共享发展成果”,说明“共享”是慈善事业发展的根本理念和根本追求。 伴随慈善定义的进一步升华,慈善已经不仅是扶贫济困、救灾助人的公益活动,它已逐渐涉及到老百姓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上。因为,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慈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分配渠道。我们往往说,一次分配讲效率,二次分配讲公平,三次分配讲奉献。第一次分配通过劳资分配,第二次分配则通过税收财政分配,第三次分配就是通过公益慈善进行。慈善体现的,正是三次分配的终极价值——共享! 慈善法第三条也规定要将扶贫济困救灾作为慈善活动的重点,这些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着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补短板”“扫盲区”“救急难”“兜底线”的重要补充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精髓,也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更体现了改善民生,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体共享发展成果,朝着共同富裕方问稳步迈进的幸福期盼。 6 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加大政府公共投入的同时,需要通过慈善事业汇聚更多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让无力者有力,让无助者有助 湖南:我们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日无多了,但任务还很繁重。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如何汇聚慈善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呢? 段林毅:目前,我省未脱贫人口还有四百多万人,要在2020年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时间紧、任务重。“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打赢脱贫攻坚战,单只依靠政府从上至下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参与这项伟大的惠民工程。既要保证政府在扶贫发力上精准化,更要在扶贫力量的组织上向多元化、专业化发展,这都需要公益慈善力量的参与。 正因如此,慈善法明确规定鼓励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开展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慈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广泛汇聚帮扶资源,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更能实现细微帮扶、高效帮扶。今年,湖南省专门启动了“三社”(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工作)力量助力精准扶贫实践,就是倡导鼓励支持包括慈善者在内的社会力量,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精准扶贫。 7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就是“多元善治”。 要更好地发挥慈善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湖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关键就是“多元善治”,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在调节社会矛盾、改善社会福祉等方面作用明显,都是很好的参与主体。我们要如何更好地发挥慈善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呢? 段林毅:慈善如同阳光、空气和水,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为了共建慈善生态圈,更好地激发这种向善的力量,慈善法让善行得到保障和尊重,使其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 具体来说,有五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落实慈善机构法人资格、加快政社分开和行政脱钩步伐、建立法律监督引导机制,保障慈善组织主体地位;二是建立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完善慈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络慈善等新形式、加快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培育壮大公益慈善力量;三是完善慈善表彰政策、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加大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力度,激发社会参与慈善动力;四是积极打造慈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健全社会救助和慈善资源对接机制、加快慈善超市建设,畅通公益慈善参与渠道;五是规范慈善组织内部管理、强化慈善信息公开、强化慈善组织监督、加强慈善征信体系建设,搞好慈善组织自身建设,确保主体功能充分发挥。 总之,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构建“大慈善”格局,发力扶贫攻坚,发动全社会向善、行善、共建、共享,慈善,慈善一定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山治疗癫痫病费用薏芽健脾凝胶效果如何
沧州十佳妇科医院
-
-
欧冠周最佳阵容公布萨拉赫领衔锋线C罗未入
浏览:57 2020-07-09
-
-
三月重庆最适合春游野炊放风筝的地方就在这
浏览:40 2019-07-15
-
-
湖北这条重要高铁12月开建1市设3站
浏览:39 2019-07-15
-
-
还去什么林芝北京这处秘密花园已花开十里
浏览:12 2019-07-12
-
-
北京四合院精品酒店初探北京游记攻略
浏览:9 2019-07-11
-
-
陇港两地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合作
浏览:15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