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穿越必读宋朝人民的生活日常一
时间:2020/07/15 06:00:32 编辑:
穿越必读-宋朝人民的生活日常(一)
宋朝:保守的政治,发达的经济。
宋朝:羸弱的军事,先进的文化。
宋朝:的道德,创新的科技。
独特的宋朝,在貌似懦弱不堪的表象下,却奇迹地开创出一种簇新的生活境界,一种封建制度下闲适生活的极致典范!
假若让我描绘完美生活的蓝图,真可悲,贫穷严重遏制了我的想象力;假若让我在历史中挑选完美生活的样本,无异议,我铁定视宋朝为梦中情人。
让我追循《宋史》及当时文人的笔记,竭力给大家概括一下千年以前的生活日常吧。
吃饭。
我偶然盘点早餐品类,发现几乎都是面食:包子、春饼、饺子、馄饨、面条、烤馅饼、大饼油条、镬拉头(类似北方煎饼)蒸汤包(干蒸大馄饨)面皮头(类似biangbiang面的宽面条)麦花汤(类似蝌蚪粉)等等。糯米饭、麻糍属米饭类,我极不爱吃。因此,年糕、榨面(以米为料,类似粉丝)就成了我唯二的米类早餐。
这种吃法很宋朝,确切点讲是南宋。
在宋室南渡前,北面南米的粮食格局还固若金汤。浙江人只是嫌弃面食粗糙而已,福建人却一度笃信面粉有毒!
一、正餐。
宋朝习惯一日两餐,早餐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不过他们一般称之朝食
饭点不太本版文(除署名外)/本报杨凡匡小颖孔德婧李铁柱罗京运杨柳前一页[1][2][3][4][5]下一页相关固定,普通百姓沿袭春秋战国的传统,在九点进食;赶早朝的官员则在上朝路上先吃一些,否则在皇帝面前时,连赞美领导的力气都不足。
有名的潘金莲小姐的早饭估计比九点还要迟。反正武大也管不了她,她尽可以很迟起床,烧锅水泡浴一番,悠哉游哉地梳妆打扮。
自家淡而无味的炊饼(专家考证就是馒头)应该早吃厌了,潘小姐可以守株待兔地叫外卖。等挑着早点担子的人的叫卖声传来,她一般用绳子拴个放着几文钱的笆斗,打开窗户垂放下来,买些杂食吃。宋朝的面食已和现代大同小异,我例举的早餐品类几乎都有。
至于她开窗户时叉竿滑手,凑巧地砸中西门先生,或许是还没吃早饭缺乏些力气吧。????。
宋人的晡食(晚餐)更正式,自然也更丰盛些。
现代人讲究时间即金钱一味贪求快捷;其实,悠闲地烹调本就是一种乐趣。食物的受体指向自身,对身体都不愿尽心的人,不算懂得生活的真谛!
下面推介两款宋朝菜肴,一道是爱美女士的佳配,另一道是重口味者的备胎。致敬繁荣的宋菜。
水晶脍。
收集过年时处理猪肉后,剩余的所有猪皮。滚水泡透,刮毛去膘,上笼蒸化。过滤掉碎肉残皮,再小火慢煮,同时不停撇去漂浮的油脂。等肉汤表面洁净后,再用细纱布过滤一次。倒出尽是胶原蛋白的肉汤,冷却成皮冻,再切片盛盘,辅以个人口味的调料蘸吃。
我喜欢在煮汤时加点生姜去味。至于是否透明如水晶,则在于你撇油脂的耐心度了。
录自《武林旧事》
羊头签。
此菜我将另文详述,在此一笔带过。
以猪肠油裹卷羊脸肉,切段,挂面糊或蛋液,滚油炸黄。
录自《王荆国文公遗事》
二、点心。
所谓点心,其实就是午餐的袖珍版。
当两餐成为习惯后,宋朝人并不觉得午饿。可适当吃点零嘴,也没人会拒绝。
点心主要有四类:
点菜下酒。由于中午酒楼不营业,所以菜色虽然多样,但都是冷盘。荤菜有炙鸡、燠鸭、姜虾、醉蟹、獐豝、鹿脯等等,素菜有莴苣、京筍、萝卜、黄瓜、芫荽、扁豆等等。
蜜饯配茶。蜜饯以梨、枣和柿为主,有梨干、梨条、梨肉、胶枣、枣圈、柿饼、柿膏等等。
花式糕点。奶油制成的酥油泡螺”炒江米花拌糖霜粘合的欢喜团”等。
特色小吃。欧阳修最爱的夹子”苏东坡嗜好的鱼生”等。
例太空洞,事实又不胜枚举。那,就这样窥斑见豹吧。
三、饮品。
最初读《传》对武松的酒量简直膜拜;其后看了些文献,才平复成普通的敬叹。
宋酒的考证酒精度大约在10--18度之间。武松的十八碗酒至多不足15斤,照最高度数折算,也不到五斤52度的现代白酒。何况,这还是依照峰值计算的。
宋酒度数虽低,但是绝对卫生安全,因为他们百分百用粮食酿造。
也有特例。最昂贵的羊羔酒,八十一文(约100RMB)一斤,就是以大米和羊肉做原料的。也有加猪肉的,广东佛山的玉冰烧就是,缺点是偏甜。
宋及宋前各朝都以米酒为主,不加蒸馏,因此酒液往往混杂饭屑和曲渣,世称浊酒”唯有河南淮阳的琼液酒”以黍子为料,层层过滤,酒液清澈透亮。
宋朝历代皇帝都嗜酒,甚至不醉不休,因而全国酒徒的比例较高。女中豪杰李清照几乎无日不饮。
厌酒的不失落,可以喝茶,也可以喝饮料。
宋朝当然没有碳酸汽水,可盛夏之际喝碗冷饮,倒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有类似冰棍的冰雪”有冰镇的甘草汤”有加碎冰的药木瓜”凉浆”凉水荔枝膏”酸梅汤”…美中不足的是,取冰点不能保证卫生,得谨防吃坏肚子。
果汁也有,他们预先把水果煮熟,人工搅拌成糊汁,叫渴水”甚至还有保健饮品,他们采摘某些药材的叶子,煮水加糖,称之熟水”
宋朝不流行端茶送客,一旦你喝了熟水,就表示得和主人道别了。
喝茶。
宋朝茶风之盛,为历代之冠。
无论制茶工艺之繁复,茶品等级之森严;还是茶具之巧致,茶汤之香醇,宋朝皆是至今不可逾越的巅峰。
不喝咖啡的西洋人似乎不是纯粹的外国人,同样,不喝茶水的宋朝人肯定羞于自称宋朝人。
一、制茶。
在了解宋茶之前,我错认为砖茶是低端、劣等的标识;如同我在之前,认为世上所有成品茶都是绿色的。
宋茶恰恰都是绿茶!????。
家乡有茶叶名品大佛龙井”炒制流程完全照搬西湖龙井”有:采摘、摊放、杀青、回潮、辉锅等。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提高生产力,制茶却不宜。现在乡亲们使用炒茶机制茶,在井喷式提升产量的同时,也遗失了一些手工炒制时的精细与韵味。
芳龄少女们青花绣衫,列队成阵。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茶梗轻咬,香舌润含,优雅地吐在面前的茶篮里。
此等重口味的口水茶我自然消费不起,也不堪消受!
可手炒茶也卫生堪忧,甚至极严重。农药残留都可以若无其事,那附着在叶面的粉尘、无暇清洁的双手、几乎从不洗涤的茶篮,更加视若无睹了。
杀青时指甲藏垢的脏手,辉锅时油渍结斑的手套,对小有洁癖的我来讲,真要崩溃了!
当然,现在茶锅都踪迹难觅,要手炒一锅已无比艰难。
设若我稍微夸张一点:宋茶成品的洁净,禁得起显微镜的挑刺!你必然不信吧?
宋朝茶工采茶时使用的盛器不是茶篮,而是水桶。他们的本意倒不是洗茶,而是阻止茶梗流出的汁液在断口形成黑斑。
关键是杀青。宋人既不用晒青,费时低效;也不用现代的炒青,一股子油脂味。他们选择蒸青。水雾弥漫,浴后,疲软的茶叶仿佛桑拿后、新生儿般的纯净。是漂洗,一遍又一遍。
现代龙井绿茶讲究个体的品相,以扁平光滑、色泽黄绿透亮为上。这种散茶宋人名之草茶”一般选用低等青叶为料,最高等级才一百二十一文(约150元)一斤。他们的极品茶都是砖茶,也叫片茶”最高能卖到九百十七文(约1132元)一斤。
漂洗后的茶叶茶味稍淡,在笊篱中沥干,就进行研膏。简单讲就是洗衣机的脱水程序,进一步榨出茶叶中的苦涩成分。
宋朝的成品茶砖外形奇特,品相小巧而精美;除了方、圆等基本形状外,还有玦、圭、环、扇、月牙、花瓣等造型。模具的材质也讲究,非铜即银。
把茶叶在模具中挤压严实,在炭火上耐心烘焙成形。
制茶总算大功告成。
茶砖图例。
二、茶具。
宋朝常用茶具有十数种,都有官名。这官名不是指茶具的正式名称,而是暗含了谐音的真正官职的名称。
胡员外:茶瓢。用来舀水的半瓣葫芦。
汤提点:汤瓶。煮水的壶具,并用来冲茶。
韦鸿胪:焙笼。将茶砖放入焙笼烘干,既祛除潮气,又利原标题:拜仁球员赞广州恒大实力三方达合作协议成亮点于提香。
木待制:茶杵。把茶砖捣碎。
金法曹:茶碾。把茶砖小块碾磨成粉末。
石转运:茶磨。把碾过的茶粉进一步细化。
宗从事:棕刷。把碾磨过的茶粉扫进茶箩。
罗枢密:茶箩。将茶粉筛出来。
漆雕秘阁:茶托。垫茶盏用。
陶宝文:茶盏。盛茶用,约半斤容量。
竺副师:茶筅。点茶时搅拌用,如同打蛋液器,竹制。
司职方:茶布。结束后擦拭茶具。
以上的茶具谐音,您猜准了几种?????。
三、泡茶。
现代泡茶真是极速,把开水凉到90度左右,热水一冲即可,比方便面还方便。
宋茶大都是功夫茶。即使泡草茶,也叫煎茶需要在锅中滚煮,再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些盐、姜等辅料。
其实,大家看完茶具,就大致理解了点茶的流程。只要茶砖本身好,茶粉磨得细,点茶并非难事。
宋朝茶道高手得会分茶通俗讲就是花式点茶。待到茶汤搅拌均匀后,液面会呈现字迹或图案来。
后记:
历史有非亲历的特质,唯靠看书整理一途,照本宣科,我越写越觉着别扭。
基于我古汉语基础的薄弱,曲解和误读在所难免,许久未接触繁体字了,眼生而心虚。
如此多的杂念,使我放弃了许多段落,譬如《吃饭》篇的夜宵、餐具、排座、水果、喜宴、丧席等,《喝茶》篇的歌舞伴茶、水质排名、斗茶盛况等。
九江妇科医院资阳治疗白斑病费用亮甲治好灰指甲需要几盒-
-
欧冠周最佳阵容公布萨拉赫领衔锋线C罗未入
浏览:58 2020-07-09
-
-
三月重庆最适合春游野炊放风筝的地方就在这
浏览:40 2019-07-15
-
-
湖北这条重要高铁12月开建1市设3站
浏览:39 2019-07-15
-
-
还去什么林芝北京这处秘密花园已花开十里
浏览:12 2019-07-12
-
-
北京四合院精品酒店初探北京游记攻略
浏览:9 2019-07-11
-
-
陇港两地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合作
浏览:15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