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基金百亿信托雄起探秘公开
时间:2020/04/25 01:13:44 编辑:
在“长期投资”深入人心的降息周期下,短时间理财市场的竞争正甚嚣尘上。
以“短时间理财产品”的名目发行的债券基金如过江之鲫,“开放式”产品因补充了信托长期以来的“短期”空白,召募范围迅速膨胀,而收益连续下滑数周的银行理财产品也逆“降息之势”上调产品收益。
据《中国经营报(,)》的不完全统计,涉足短时间理财产品的基金规模已达千亿元,而信托规模早已超百亿元,一些接受采访的基金和信托公司也计划挺进这个市场。银行内人士对此却不以为意,“愈来愈多的金融机构争食理财市场的蛋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银行自有其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出现,银行独霸一方的短期理财市场格局正在产生变化。
抢占“投资空当”
目前市场上短期债基的范围已在千亿元左右。
“未来一定是有降息空间,投资者手中如果有闲钱的话,肯定是要配置长线资产,以保证投资收益。”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
六七月份接连而至的两次降息使“长线投资”的策略成为大势所趋,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专注于信托理财的财富管理公司,利得财富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客户的资产配置期限趋长,产品销售统计显示,1~5月份,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一般为1~1.5年;但六七月份以来,80%的资产配置都集中在两年的产品。”利得财富产品总监陈秀梅表示,“不过短时间理财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出于流动性的考虑,客户肯定会在资产中配置短时间资产。”
但被银行一统天下的短时间市场却难以激发投资者的信心,降息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一降再降,普益财富的报告显示,降息前一个月以下、1~3个月,3~6个月的产品平均收益分别为3.93%、4.54%、4.95%;而8月6日~10日的一周数据已经大幅下滑至3.57%,4.11%,4.17%;另一方面,由于监管叫停,银行一个月以下的超短期产品发行迅速萎缩,这部分空当也给其他机构以进入的时机。
华安基金首启短期债基的大幕,其首只“短时间理财基金”华安月月鑫一经推出就席卷了182亿元的资金;而后的汇添富又继续将这一纪录推高,其相继推出的30天、60天、14天的理财基金首募范围分别到达244亿元、160亿元、117亿元。数据显示,继华安、汇添富之后,包括南方、嘉实在内的各大基金公司已申报22只理财债券基金,而市场热度也一直延续。8月6日始发的双周理财基金,仅发行两天就提前终止募集,规模为70亿元。粗略统计,目前市场上短时间债基的范围已经在千亿元左右。
“基金公司以短时间理财产品的名义来发行基金产品,也是对投资者心理的一种逢迎。”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表示,“银行短期产品供应不足使此类产品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就连以长期投资为主的信托公司也盯上了短期市场的空当,吸金效应正在逐步增大。根据信托产品的管理报告、研究报告等多个渠道统计发现,目前“开放式”信托产品的规模已超百亿元,其中,华润信托的“聚金池”6月末的规模达23亿元;的“现金丰利”在5月末冲击85亿元之后,到6月末的总规模为63亿元;而的“现金增利”系列截至7月12日累计规模突破了55亿元;平安信托在发行“日聚金”之后,又于近期发行了“日汇金”,并采取公募基金的方式运作,其发行规模更被业内人士估计会冲刺数百亿。
“范围越大,越能够体现此类产品的优势,客户更分散,风险也更分散。”华润信托相干人士表示。据其泄漏,华润信托也希望旗下相干产品能够尽快增大规模,不过具体情况要视项目而定,“如果有好的投向,可以尽快募集资金把项目做大;否则就要控制资金量以稳定收益水平。”
收益比拼
随着愈来愈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也因竞争而被推高。
“短”兵相接之下,收益上的一较高低在所难免。
当汇添富理财首个运作期的收益数据显示“汇添富理财30天A的年化收益率达到4.022%,30天B到达了4.302%”的时候,市场的天平无疑从银行转向了短期债基;不过好景不长,8月15日的数据显示,汇添富理财30天A7日年化收益率已经下落到3.168%,最近运行期的年化收益率为3.361%这还不及银行短时间理财的平均水平。
“短期债基的管理成本很高,而且需要支付给银行渠道费用,前期的产品收益率只是赔本赚吆喝,并不具有延续的竞争力。”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看来,这部份产品与银行的短时间理财相比,收益率上并不具有优势。
但对比信托,银行短期产品收益率则相形见绌。上海信托的6月产品小结显示“现金丰利”的30日的年化收益率为4.964%;而华宝信托正在运行中的“现金增利”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在5%左右,甚至一度超过6%。但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看来,“对现有资产的流动性管理不可能产生这么高的收益,或许只是一个噱头;最终的收益如何不得而知。”
这样的说法不无道理,从目前短期投资理财产品和信托的产品投向上来看,主要是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银行间市场债券和固定收益类产品等,与银行的资产池投向并无二致。
“不管是银行还是信托,其短时间产品的资产结构、风险度都大体相同,因此收益率相差无几。”某信托公司产品经理表示,在很大程度上,收益率实际是与市场定价策略紧密相干。“刚刚进入市场的产品,会以高收益吸引投资者,而且会跟进其他同类产品的收益率来动态调整,因此越多的市场参与者进入,短期产品的预期收益也会由于竞争而被推高。”
目前一些银行的短时间理财产品的“逆市”调整收益似乎正说明了这一点,比如某银行公告对8月3日开放的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进行调整,以其中5万元起投的产品为例,预期收益率从此前的3.4%一举调高至4%;但对其后产品仍以原收益率运行。
“这只是针对少许、特定而且限定时间的产品,是一种营销手段,目前的市场大环境已经决定了短时间产品的收益率不会太高。”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
这1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理财业内人士的认同。但是,上述信托产品经理却认为,信托本身具有的产品优势会使其收益率略高于同类产品,“能够调高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池中高收益的信托项目,从这个方面来看,信托公司在项目获得上具有优势,因此在产品定价上,收益率一般会略高于银行产品。”
不过,一名私人银行负责人则从另外一个方面指出了银行的优势所在,“银行的理财与支付账户是捆绑的,也就是说,支付和理财的资金转移可以做到无缝衔接,这是银行做现金管理产品的优势所在;其他的不管基金、信托还是等,产品到期以后还要申购赎回,走程序也会损失一定的收益率。”
不同的竞合故事
不但基金、信托,乃至券商、保险都在推理财产品,这让银行感到了一定的压力。
一个投资门槛1000元,面向投资者;一个则以高收益来博取高端投资者的注意这样的双重进攻是否会使银行的客户资源被两端蚕食?
“不但基金、信托,乃至券商、保险都在推理财型的产品,银行肯定会感到一定的压力,但是各个机构的优势不同。”上述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表示。
比如银行强大的渠道支撑。“基金与银行之间肯定是互补大于竞争,此次募集的资金基本上是通过银行代销取得的,而且这部分产品也补充了银行的产品线。”某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但对信托来说,则是不一样的竞合故事。
尽管还有一些信托公司在倚重银行渠道,但是掌握着大量高端客户资源的信托公司早已经从单纯的产品提供方转变角色,开始建立直销团队,打造与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心齐名的财富管理中心;其中,背靠平安这个综合金融团体,平安信托更是公开提出要做“中国最大、盈利最佳的财富管理商”。据其2011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平安信托发行规模1098亿元,直销占到90%。
而“开放式”的信托产品对其巩固高端客户来说无疑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考量。“以往这类流动性的产品只能通过银行来提供,但是现在信托也可以做,可以帮助其维护私行级的客户。”普益财富研究员范杰表示。
这也正是信托公司通过此类产品所实现的一个效果。“以前信托公司没有短期产品,长线产品到期以后,就面临着项目接续或客户资金回到银行做其他投资所用的问题,”上述信托产品经理说,信托公司发行短时间产品,也是为了把此前游离的客户固定下来,加强其资金在信托公司“体内循环”。
云南省妇科医院地址脑供血不足的食疗
海南那个医院可以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