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公元前2年韩王安六年

时间:2020/07/21 07:44:06 编辑:

公元前2 年(韩王安六年),韩非告别了妻女,来到了秦国,受到了秦王的接见。

秦王说:“韩先生,你写的《孤愤》、《五蠹》,朕看过了,的确是治国不可缺少的好书。 请先生到秦国来,想当面听听你对七国形势的分析,如何统一天下的高见。”

韩非说;“我听说:‘不知道而发言,是不明智的;知道了而不说,是不忠。’作为臣下而不忠,应当死;说话而不管用,也应当死。尽管这样,我还是愿意把我所知道的都说出来, 希望大王裁定我的对错。”

秦王听了这个开场白,更敬佩韩非几分,忙让其坐在客卿的位置上,笑道说:“免先生无罪 ,愿听先生教诲。”

韩非于是滔滔不绝地讲道:“天下北有燕国,南有魏国,联合楚国,拉拢齐国,收纳韩国, 而成纵列联合,将在西面勉强与秦为敌。这很使我感到可笑。世上有三种将导致灭亡的情形 ,而上述几国都存在,大约就是因为它们的联合吧。以混乱的国家攻击治理有方的国家,必然灭亡;以邪恶攻击正义,必然灭亡;以倒行逆施攻击顺乎自然,必然灭亡。现在六国的国库空虚,驱使着百姓当兵,扩充军队数十百万。那些以头叩地,头插羽毛的将军无不表示誓死卫国,但真正生死关头,却还是即却而不能拼死。现在秦国发布出号令实行赏罚,以有功无功为进行治理。秦国百姓出于父母的怀抱,有生以来未尝面对敌人,听说要打仗,都跺脚 ,脱提衣裳,冒着刀锋,踏着火焰,拼死在阵前。死与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秦国百姓能够这样,是以奋战至死为光荣。一个人奋勇拼死就可以对付十个人;十个人奋勇拼死就可以对付一百人;百人可以对付千人;千人可以对付万人;万人可以战胜天下了。现在秦地截取长的地方实践短的地方,方圆数千里,精锐军队数十百万。秦国的赏罚,地形和优越之处,六国不能比。凭着这些攻取天下,天下还不够兼并呢。由于这种原因,秦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面对敌人没有不有将其击溃的,扩大土地数千里,这是多么伟大的功业啊!”

秦王越听越高兴,连声说道:“讲得好,讲得好啊!”各大臣们对韩非刮目相看,热烈鼓掌 。

韩非继续讲道:“但是,秦国现在武器破坏,士兵百姓疲困,积蓄耗尽,农田荒芜,仓库空虚,四邻为敌,难以称霸,之所以会这样,是由于秦国的谋臣都没能尽到忠心呀。”

秦王的脸色由晴变阴,鹰似的眼睛瞅着他的大臣们。大臣们个个变色,低下了头,心里在恨这位韩公子,只是不敢出声罢了。

“我斗胆地把这道理讲清楚。”韩非扫视一周后继续讲话,“过去齐国往南打败楚国,东面打败宋国,西面使秦国臣服,北面打败燕国,中部则驱使韩国和魏国,土地辽阔,兵强马壮,攻克战胜,号令天下,齐国清澈的济河,混浊的黄河,是可以作为它的防线;长城和国防 ,足可以作为它的要塞,齐真可以说是常胜之国了。但是,一次战役没打赢,国家也几乎灭亡了。由此看来,战争,是大国存亡的关键。消除祸败之迹,必须除去根本的原因。不与祸害作邻居,祸害就不会存在。秦国人与楚国人的战斗,大败楚国,袭击郢都,攻取了洞庭一渚、江南。楚 臣逃窜,东据守于陈城。在这时,如果派兵追击楚军,那么楚国就可以被消灭了,楚国被消灭,那它的百姓就可以据有,土地就可以提供便利了。在东方削弱使齐国 、燕国,中部压倒三晋,那就是一举而可以霸天下,使四邻的诸修来朝拜了。”

“但是,谋臣不这样做,引兵退却,又与楚国讲和,让楚国人得以收拾败亡之局,聚合散失的人民,设置祭祀天地的场所,安排宗庙,让楚国带领天下,西面与秦为敌,这实在是失掉王霸机会的表现之一。六国勾结,驻军于华下,大王发布号令击败它,攻至魏国都城大梁的城下,包围大梁数旬。那时大梁可以夺取,夺取了大梁,魏国就可以消灭了。消灭了魏国, 那楚国、赵国的关系就被断绝了。楚国、赵国的关系被断绝,赵国就危险了。赵国危险了, 楚国就会犹豫不决。那么再东面使齐国、燕国虚弱,中部压倒三晋,就能一举而霸天下,使四邻诸侯来朝拜了。但是,谋臣不这样做,引兵退却,又与魏国讲和,让魏国反而收拾残亡之局,设置祭祀天地场所,安排宗庙,让魏国带领天下西面和秦为敌。这实在是失掉王霸机会的表现之二。前些时,穰侯治理秦国,用一国兵力而试图成就两国的功绩,因此军士终身日晒雨淋在国外,而百姓疲倦困苦于国内,霸王的名声不能成立,这实在是失掉王霸的表现之三。……”

大厅内鸦雀无声,人们都在洗耳恭听!

韩非被李斯安排在客馆内,专门派了自己的两个侍从招待他,实际是暗中监视其一言一行, 生怕韩非占据了自己的职位受到秦王的重用。还怕韩非将自己在韩用签约“不灭韩国”的事讲出美国的能源计划不仅是为了保障其能源安全去,因为自己回国后一直隐瞒着,不敢向秦王回报,怕秦王发怒削了职,甚至要掉脑袋 。表面上,李斯装着尊重“老同学”的样子,让韩非等待秦王的提拔重用,他保证极力推荐 。

在朝会上,李斯拉拢了几个亲信,在秦王面前极力主张先灭掉韩国。因此,在大臣中,先灭韩国还是先灭赵国,形成了两派势力,在激烈地辩论着。

秦将桓齿奇等主张先灭赵国,其理由是:韩国弱小,不值一击,而赵国处于中央地位,而且与秦国为敌,欺骗秦国,暗中与楚国勾结,先灭掉赵国,就把其余四国割断了,好像手链一般,打碎中间链环,其它链环就散伏了。

李斯等大臣则主张先灭韩国,认为韩国虽然臣服于秦国,未必就不是秦国的一块心病,韩国如果与楚国勾结,这块心病就会发作。韩国并不感激秦国对它的情义,它从来都是屈服于强权。

两派的主张,使秦王一时难以定夺。正在这时,韩非,在客馆中写了个奏章,题目叫《存韩 》,派自己的侍从送进皇宫,呈给秦王。

待秦王读后,将《存韩》一书下达给李斯研究。

李斯便与姚贾等人阅读起韩非的《存韩》来:

“韩国侍奉秦国三十余年,出为秦国做掩护,入为秦国做坐垫。只要秦国派军队掠夺土地, 韩国就跟着干,与天下结怨的是韩国,而功劳却归于强大的秦国。况且韩国履行着对秦国进贡的职责,像秦国的郡县一样。现在,我在私下里听说了贵臣们的计谋,将要举兵讨伐韩国 。那赵国在聚集士卒豢养主张六国联合的人,宣扬如果不削弱秦国,那么诸侯的祖宗庙宇一定会被毁灭,它们在西面正打算按它们的意图行事,这样已经不止一天了。现在放掉赵国的忧患,而排挤作为内部臣属地位的韩国,那天下人都会认为赵国的图谋是明智的了。

韩国是一个小国,应付着天下四方的攻击,君主忍受着侮辱,臣属劳苦,君臣上下一心,修整防守措施,戒备强敌,拥有积蓄,又修筑城池准备坚守。因此,讨伐韩国,不见得一年就能消灭它。如果攻克一座城池便撤兵,秦国的力量就会为天下所轻视,一用兵必遭挫折了。 韩国一反叛,魏国必然响应。赵国素来依靠齐国,以齐国为靠山。秦国伐韩,便是让韩国、 魏国帮助赵国,凭借齐国以巩固它们的联合,与秦国一争高下。这是赵国的喜事,秦国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前进攻击赵国不能得手,后退攻击韩国又攻占不了。那么,冲锋陷阵的士卒辛劳地战斗于野外,后勤的运输队伍,必因内部不协调而疲乏。这就是集合着一群疲乏虚弱的军队来对付齐、赵联合的大军,后果不言而喻,这难道是大王伐韩的初衷吗?假若大王听取部分臣下的意见伐韩,秦国必将成为天下的众矢之的。陛下虽然有如南山青松那样的长寿,恐怕也难等天兼并天下的日子了……”

姚贾听后说道:“廷尉大人,我看韩非来秦国,恐怕是想以他的能耐来保存韩国,让韩王器重他吧?他能言善辩,好话连篇,掩饰他的坏心眼儿和诡计,用便宜文章来引诱秦国,实际上却是为了韩国的利益想钻陛下的空子。如果秦、韩两国交好亲热,那韩非也就显得很有分量了,这也是他为自己所谋到的好处。”

李斯忧心忡忡地说:“问题的严重性是韩非的文章秦王已经看了,隐瞒不住了。这篇《存韩 》书直接支持了相齿奇一派的主张,会使陛下偏向了们的意见,否定我们的主张,甚至带来我失宠的危险。我这位老同学有相当的才气,他的胡说八道和华丽辞藻已经把陛下迷住了, 我们应当想法子阻止韩非的进攻。”

姚贾献计说:“我看只有把韩非骗到云阳,不让他再见陛下,也不让他再上书陛下。这样才能保住大人的地位。他若不听说,就将他遣送回韩,或者囚禁弄死,也就出了我们的一口恶气!”

李斯说:“那就按姚大人的计策办,我在陛下面前周旋,你们在暗地里看管好他,决不能再出漏洞。”

隔了几天,李斯邀请韩非到云阳观光,乘机让姚贾等人将韩非“软禁”起来。

李斯回到都城,面见秦五,回报了研究《存韩》一书的意见:

“陛下,韩非子的言辞华丽,好话连篇,其实是用坏心眼搞的诡计,他胡说八道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保存韩国,这与陛下统一中国的宏伟计划是不相容的!”

秦王说:“韩公子的爱国之心,我可以理解。不过,朕让你将他请来,怎么处置为好?”

“陛下,不如趁秦国攻打韩国之前,把韩非送回去,一可表示尊重两国友谊,二可使其为国效国。”李斯建议道。

秦王笑了笑,没有答应。

过了一段时间,李斯与姚贾密商,合谋去见秦王。李斯先说:“大王,还是把韩非送回韩国去吧。韩非虽然是韩国的贵族,虽然韩王至今没有重用,但说不定哪一天韩王看了韩非子的书,采纳了他的建议,会把韩非当宝贝的。大王既然现在不用韩非,就不如让他回韩国去 。”

姚贾紧接着说:“大王,我看还是把韩非杀了。虽然现在韩王没用他,如果一旦打起仗来, 韩王重用他,他掌握秦国的情况,后患无穷啊,干脆把他杀掉吧!”

秦王听了李、姚一唱一和的建议,琢磨了一会儿,便下令将韩非暂时囚禁在临狱,等待发落 。

韩非被蒙在鼓里,他住在云阳的公馆内,客厅宽敞,厅后有假山、真水,环境幽雅,真是读书写作的好场所。

他书呆子气十足,一边等着秦王重用,一边写书,高谈阔论。

一日,天气晴朗,春光明媚。姚贾邀请韩非在花园散步,闲坐聊天。

姚贾嬉皮笑脸地说:“韩大人,你一个人整天在著书,也不闷得慌?”

“研究治国学问,越钻越有劲,甚至废寝忘食,几天几夜不合眼,不停笔,觉得非常有趣, 哪里还会觉得闷呢?”韩非说道。

姚贾说:“小人在韩国拜望大众时,大人刚在写《八奸》一书,能给小人讲讲这八奸的内容 吗?”

“可以。”韩非子在池中的回廊内踱着步子,用指头数着说,“凡人臣引诱君主走向奸邪, 有八种途径,一条途径叫同床,指君主的嫔妃姬妾和近臣这些阿谀奉迎的人能迷惑君主,使其沉溺于声色犬马;第二条途径叫在旁,指戏子、说笑话的人、侏儒等君主身边的近侍,这 些人善观君主的好恶、脸色,揣测君主的心思,与君主一张嘴行事,在背后却干敛财、犯法的勾当;第三条途径叫父兄,指嫔妃们的儿子和大臣宫吏,公子哥们用巧语和美女收买大臣进言;第四条叫养殃指人臣想办法为君主装饰宫殿、筑高台池苑,打扮美女和狗马,以换取君主的欢心;第五条叫民萌,指人臣散发公家财物给人民,用小恩小惠拉拢百姓,隔绝人民与君主的关系;第六条叫流行,指人臣颐养辩说之士,花言巧语向君主游说,左右其决策; 第七条叫威强,旨人臣搜寻亡命之徒,携带武器,恐吓君主和百姓,显示自己的威风;第八 条叫四方,指人臣加重赋税,搞空国库去侍奉大国,借大国威慑自己国家的君主。这八种奸邪之因,君主不可以不明察。”

姚贾奸笑了一声,说道:“韩大人总结得好,你看我属于哪一条?”

韩非子说:“我对你不了解,只见过两面,不好说。”

“韩大人,不瞒你,你所列举的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八条, 我都占全了。”

“不可能吧?”

“韩大人以后就会知道的。”姚贾说,“不谈这个话题了。咱们说说笑话,解解心愁吧。听说韩昭侯的酒杯子没有底,让堂溪公换了个有底的瓦酒杯,这是真的吗?”

韩非摇着头说:“不是这样的,你听的是以讹传讹的故事。真实的情况是:堂溪公为了比喻昭侯的嘴不保密,便拿了一个没有底的玉器酒杯和一个有底的瓦器酒杯,说明有底瓦杯可用 。姚大人,你听说过秦伯嫁丑女的故事吧?”

姚贾瞪圆了鼠眼,说道:“没听说过。”韩非便讲了“秦伯嫁丑女”的故事。

秦伯有一个丑女,人人见了都说是个丑八怪,没人爱。这个丑女,不仅头发稀黄,而且脸长 ,嘴巴大又扁,说话还吐字不清。秦伯一家人知道女儿丑,见不得人,老是把丑女关在闺房 不让出来。丑女已经十八岁了,该嫁人了。

秦伯和妻子为丑女发愁,嫁不出去怎么办呢?秦伯苦思冥想,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便对妻子说:“把咱的女儿嫁给一个小官,只要人家愿意就行,不缺吃不缺穿就好。如果人家男方不太满意,咱就陪去几十个漂亮的丫头,和女儿作伴,补偿一下女儿的不足。”妻子听了,认为这个主意挺不错。

这时“啪!啪!”的敲门声惊动了秦伯和妻子,妻子忙去开门,正巧来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媒婆为其提亲。他们就把商量的话对媒婆讲了,女媒婆笑着走了。女媒婆经过说合,双方便订了亲。到了结婚那天,秦伯果然把七十个丫头和女儿一块用轿抬到男方家里。男方一看七十个丫头姑娘一个比一个漂亮美丽,欢喜异常;把丑女冷落在一边。洞房花烛之夜,丈夫在灯下才看清了丑女的面容,越看越别扭,合衣睡到天明。第二天,丈夫看看丑女,再看看丫头,于是亲近了丫头,不理睬丑女了。第三天夜里,丈夫干脆和丫头们相爱了,连丑女的新房也不进了。过了二十天,丈夫给了丑女一份休书,让她回娘家去了。

共 7057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上一章节讲的是秦王被韩非的《孤愤》、《五蠹》,这两部治国著作深深吸引后,起了爱才之心,后来在大臣李斯的精心设计中,终于使得韩非出秦。这一章节讲的是秦王与韩非的第一次见面。韩非用精密的说理,犀利的说辞,透辟的分析了秦国的国政和谋臣们决策上的失误。在取得秦王欢心的同时,却受到了满朝大臣们的排挤。特别是一直表面上极力举荐他的老同学李斯。正如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一样,“既生瑜,何生亮!”他过人的才华引起了李斯的嫉妒和恐慌。于是,与几个大臣共同定下计谋,必欲先除之而后快。吉春老师把所有的章节安排的紧凑,激烈,语言生动活泼,心理描写细致传神,使整个篇章宛若高山流水,弦弦相扣。紧张时,让人不自禁的替韩非捏了一把汗;读到韩非跟姚贾互斗心机,各自为对方讲故事时,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发笑。谢谢老师投稿旋转木马,祝吉春老师创作愉快!问安!【:紫玉清凉】

1楼文友这位工作人员却不再开口了。:201 - 21:41:12 问好吉春老师,祝老师创作愉快,身体健康!

2楼文友:201 - 05:01: 9 紫玉清凉评价我 把所有的章节安排的紧凑,激烈,语言生动活泼,心理描写细致传神,使整个篇章宛若高山流水,弦弦相扣。紧张时,让人不自禁的替韩非捏了一把汗;读到韩非跟姚贾互斗心机,各自为对方讲故事时,又让人忍俊不禁的发笑。 问好紫玉清凉辛苦了! 世界文化名人、著名史学家、文学教授、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世界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主席吉春

灰指甲的严重症状有哪些
南昌白癜风
黄山白癜风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