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要幸福
时间:2020/03/17 23:47:47 编辑:
苏仙区:融合发展跑出文化发展新速度
农家书屋举办科技讲座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助力农业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旅游的快车,巧让村民增收;文化广场“好戏连台”,涵养乡风文明……眼下,湖南郴州苏仙区做活“融合发展”大文章,跑出了文化发展新速度。
文化+科技,助力农业生产
3月28日,在苏仙区坳上镇坳上村农家书屋,苏仙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正在为30余名农户讲授如何种植和管理蔬菜。这是苏仙区创新方法,融合农家书屋和“农民田间学校”两大平台,普及科技务农知识,畅通农业科技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李必沛是农家书屋的常客,他此次参加培训就是想解决当前连续的降雨导致的白菜十字花科的酸霉病和软腐病。坳上农家书屋的管理员杨名珍翻开借书登记簿对说,就三月份,来农家书屋借书的农户就有10多个,其中,李必沛借书的次数有8次,大都是蔬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书籍。
李必沛,坳上蔬菜基地负责人。他告诉,2014年刚进入蔬菜种植这个行业,他对农业技术知识是一窍不通。那年一场大雨把他的40亩辣椒全部淹掉,退水后他也没太在意,以为不会对辣椒有什么影响。结果,一星期内他的辣椒因为感染病菌全部死掉,损失10多万,对他打击非常大。有次偶然的机会,他跑到农家书屋去借阅书籍,正好看到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退水后的污泥覆盖植物根部,导致呼吸不畅,抵抗力下降,继而感染病菌,需要喷洒杀菌的农药。从那以后,他有一时间就往农家书屋跑。“这些知识还真的很管用,帮助我解决了很多问题,减少了我很多损失,如今我的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年收益2000多万。”李必沛笑着说。
据苏仙区文体新局图书馆馆长李建军介绍,像坳上村这样的农家书屋在全区已建成114个,每个书屋配置标准书架3个,配送各类书籍累计2100多册,以及一定数额的报刊杂志、音像光盘和阅览桌椅、电视、电脑、电风扇等设施,惠及全区近20万农民。
“农村书屋是一项政府买单、农民享受服务的文化惠民工程,是苏仙区文化扶贫的重要载体,正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充电器”,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苏仙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志红说。
文化+旅游,巧让村民增收
翠江云水、丹霞山色间,一个奇人——苏仙,在鹤护鹿乳之下长大,与走兽飞禽为伍,长居山野幽洞,尝百草采灵药……这是2015年中国郴州(苏仙)“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休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上演的大型实景演出《飞天·苏仙》。这台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仙传说”的故事为蓝本,以当地群众演员为主,倚借飞天山天然的奇山秀水,综合运用声、光、电、烟、雾、雨、雪等现代科技手段,营造出古今交织、时空穿梭的效果的演出,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注入文化灵魂的旅游,才有说头有玩头有看头。在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进程中,我们着力讲好苏仙故事,通过演艺、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之成为吸引游客注意力的‘点睛之笔’。” 郴州出口加工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袁卫祥说。
同样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爆乡村游的还有栖凤渡鱼粉。“走千里路、万里路,舍不得栖凤渡!”作为郴州地道的美食,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栖凤渡镇的村民万万没有想到,这样一碗鱼粉,给他们种下了“摇钱树”。
胡建华,湖南凤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6年投资数千万元在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新建了500亩的鱼粉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了文化展览馆、体验馆、品牌连锁样板店、旅游接待中心等。2016年11月18日,首届栖凤渡鱼粉美食文化节在他的鱼粉传承基地开幕,现场烹制的千人鱼粉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尝鲜。胡建华告诉,自从鱼粉美食文化节以后,他的鱼粉基地平均每天接待500多个游客,每月的营业收入都有100多万元。同样受益的还有当地村民。以前村里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自从鱼粉基地建成以后,来栖凤渡的游客多了起来,很多年轻人看到机遇,回乡做起了“农家乐”。“菜是自家种的、鸡是自家养的、鱼是河里抓的……绿色环保,游客都说好吃。”栖凤渡镇村头村11组村民曹中心说,“自从办起农家乐,家里的年收入翻了番。”
为了将鱼粉这一地方特色名吃发扬光大,栖凤渡镇还成立了栖凤渡鱼粉协会,以村头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邻近村组,将茶油、晚稻米、豆油、米辣椒、葱等种养专业户组织起来,抱团发展
。目前,已发展会员60多户,覆盖全镇10多个村,种养加产值超过1亿元。“原来,早稻糙米几乎没人吃;如今早稻米用来做鱼粉,仅种稻、切粉我一年收入就有8万多元。”村头村8组村民曾联星笑呵呵地说,“我们栖凤渡这碗鱼粉吃得蛮香,又赚得了钱,这样的产业我乐意干。”
文化+体育,涵养乡风文明
“铆就是铆呀,钉那就是钉,为人处事离不开离不开诚信,表里如一,诚实守信,说话算数,一言九鼎,诚信的人生金不换。”3月27日晚,在苏仙区飞天山镇望仙村的文化广场上,随着音乐有节奏地响起,村民们和往常一样跳起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舞。每当夜幕降临,这里的文化广场便热闹了起来,四面八方的村民纷纷聚集到广场,打篮球的、在健身器材区锻炼的,各得其乐;哼流行歌曲的、跳广场舞的,各展所长。
“以前,每到傍晚,村民就会待在家里看电视,聚在一起打麻将、东家长西家短议论是非。去年,在区政府的帮助下,加上村民的捐助,村里兴建了文化中心,硬化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多种多样的文体设施,成立了文艺演出队。村民搞封建迷信的少了,移风易俗的多了;发牢骚的少了,干事创业的多了;婆媳不和夫妻吵架的少了,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多了。”望仙村村支书林军旗笑着说。
如今,每天傍晚时分,像望仙村一样,苏仙区8个镇的文化活动中心和117个村、社区文化活动点处处可见这番情景。据苏仙区文体新局副局长彭晓飞介绍,苏仙区大力推动“三边工程”建设,即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抓好群众身边的体育社团组织、开展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县(区)。仅2016年,苏仙区就建设文体小广场67个、全民健身项目3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1平方米。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践行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积极开展各类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美起来,以乡风文明助力精神脱贫。”苏仙区委副书记刘明发说。
冠心病一般怎么治疗
深圳十佳男科医院
大同妇科医院哪家好
藤黄健骨丸治骨质增生吗产后恶露老是反复怎么办
痛经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
-
管理惠若琪主持初体验坦言下赛季依然是未知数
浏览:42 2020-09-20
-
-
印度主帅盛赞门将队长直言对抗不输任何亚洲
浏览:36 2020-07-03
-
-
北京新机场高速即将横跨南六环
浏览:39 2019-07-16
-
-
九龙山庄北京游记攻略
浏览:61 2019-07-16
-
-
南京竟藏着一个免费的温泉公园人少还免费
浏览:26 2019-07-15
-
-
湖南秋季乡村旅游节让利于民
浏览:14 2019-07-13